摘要:饭桌上,狼吞虎咽也叫吃相,夹菜不顾别人也叫吃相。可人情世故里,逐利逐到不顾体面,也同样是吃相。
我们经常提到“吃相”一词。
饭桌上,狼吞虎咽也叫吃相,夹菜不顾别人也叫吃相。可人情世故里,逐利逐到不顾体面,也同样是吃相。
一个人、一个群体,甚至一整个行业,往往不是因为“饿”得让人生厌,而是因为吃相太难看。
8月30日,澎湃新闻报道了一则新闻:
江苏徐州玫瑰山蓝湖瀑布景区内,有游客反映说,景区的最佳拍照点位被两匹马“占领”,只要游客拍照时画面里带到这两匹马,就要收费。
29日,景区工作人员回应称,“上马和与马合影是收费的”,并表示会协调经营者,如果游客觉得妨碍到拍照,可以让他们把马牵走。
有人说,做生意逐利天经地义。
没错,赚钱不是原罪,但赚钱的方式决定了你能不能赢得别人心甘情愿地掏钱。
问题是,很多人并不满足于“心甘情愿”,他们更习惯于在灰色地带上钻空子,把“游客体验”当成提款机,把“一次生意”当成最后一单来做。
设想一下,一个好不容易从外地赶来的游客,满怀期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想在蓝湖瀑布前留个纪念照,发现最佳位置被两匹马“垄断”,只能把马拍进去,最后,你要么妥协交钱,要么忍气吞声删了照片。那一瞬间的心情是什么?
是被消费绑架的无力感。
说到底,这不是什么公平交易。
游客或许想要的不是骑马,不是和马合影,而是风景。可是经营者偏要在最核心的资源上设卡收费,好像故意而为之。
景区的逻辑其实很简单:不管你乐不乐意,他们就是要堵在“必经之路”上,制造摩擦点。
换句话说,这是一种“逼迫式消费”。
这种逼迫并不会让游客觉得服务更好了,只会觉得被宰。
有人或许会说:“不愿意付钱,可以不拍呀。”
但问题在于,这件事压根就没有提前说明规则。
游客买票进景区,心里默认的就是“门票=景区景观的使用权”。
你告诉他门票包含观赏瀑布,他自然觉得拍照留念是理所当然的事。
可当他站到瀑布前,才发现最佳位置已经被人为“圈占”,拍到马就得额外掏钱,这就不是合理的收费,而是赤裸裸的“临时加码”。
那如果景区提前写清楚呢?
问题在于,就算事先写进了公告,也依旧改变不了规则本身的不合理。
因为游客来景区是为了看风景,不是为了和马捆绑消费。
所以,这里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有没有提前说明”,而在于“凭什么能这样设置门槛”。
换句话说:即便事先说了,也依然是难看的吃相。
如果核心景观都要靠收费才能解锁,那游客买门票的钱,算是交给了谁?
景区不是收过一轮了吗?为什么还要再设一层“隐形门槛”?
所以,真正让人不满的,不是“花钱”这件事,而是“被卡脖子”的那种窒息感。
这其实不是孤例。
很多人玩的就是“堵路”的生意。不给你真正的自由选择,而是人为制造限制,再让你用钱包来赎身。
这跟真正的市场逻辑不同。
真正健康的市场,是在“价值”上竞争:
你提供的服务好不好,你的价格是否合理,你能不能让人自愿留下。
可这些“吃相难看”的套路,本质上是对消费者体验的透支。
这其实就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做买卖与人性的博弈。
谁的责任?景区、经营者,还是游客?
从这则新闻的后续看,景区工作人员回应说会“协调”。
但这种“协调”,更多像是打圆场,而不是反思。
因为问题并不在于两匹马,而在于景区的经营逻辑。
有人会说,经营者只是想赚钱。
没错,但景区为什么允许这样的经营方式?换句话说,真正的“把关者”缺席了。
把关者的缺位,把关者与利益者同目的,往往比违法本身更可怕。
一个小摊贩占了地儿,或许还能说是个人行为;但当景区默许这种模式,就说明它已经不是偶然,而是体系里的一环。
游客呢?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往往处于弱势。你投诉吧,费时间费精力;你不投诉,心里窝火。这种“有理说不清”的境地,最容易让人失去对公共环境的信任。
更大的问题在于,这种行为模糊了公共资源和私人利益的界限。
蓝湖瀑布是自然景观,本应属于所有游客共同欣赏,而不是被某个经营者用来设置收费陷阱。
把公共资源“切片”出售,是很多地方屡见不鲜的毛病:本质上,就是在把公共空间的价值私有化。
可问题是,公共资源的意义就在于“共享”。
一旦你把它私有化,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公平感。
当公共资源被私有化,社会的裂缝就开始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吃相”?很简单,因为急。
急着赚钱,急着回本,急着套现。至于游客体验,至于口碑效应,统统被抛在脑后。
短期看,这也许能挣一笔快钱;但长期看,这就是在自毁招牌。
游客的记忆是长久的,你今天卡他一次,他明天就会用脚投票。
这就是所谓的“饮鸩止渴”模式。
看似赢了钱,实则输了未来。
他们永远很难意识到,自己一次次难看的“吃相”,才是真正的驱客之源。
一个社会、一个行业,是否懂得“留余地”,是否懂得“不伤人”,这是体面与不体面的分水岭。
赚钱本身没有问题,但体面的赚钱,和不体面的赚钱,结果截然不同。
体面的赚钱,是让人心甘情愿;不体面的赚钱,是让人忍气吞声。
前者会积累信任,后者只会积累怨气。
马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公共空间、如何对待消费者、如何对待体面这件事。
一个景区,若只想着眼前那点小钱,就会失去长远的声誉;一个行业,如果普遍依赖“逼迫式消费”,就会被时代淘汰;一个社会,如果习惯了“吃相难看”,那最终吃亏的,还是每一个普通人。
赚钱要有度,逐利要有体面。
因为人与人之间,真正能留下的,不是一次买卖的输赢,而是彼此之间的信任。
而信任,才是我认为最值钱的东西。
来源:胖胖说他不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