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1日,在北京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由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指导,中智北京主办的“中智公益赋能助残服务暨阳光基地系列行”首场活动顺利举办。活动聚焦无障碍理念普及、助残服务创新,链接多方资源,吸引30家爱心企业及志愿者代表参与,共同携手探索助残服务新路径,解锁更
3月21日,在北京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由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指导,中智北京主办的“中智公益赋能助残服务暨阳光基地系列行”首场活动顺利举办。活动聚焦无障碍理念普及、助残服务创新,链接多方资源,吸引30家爱心企业及志愿者代表参与,共同携手探索助残服务新路径,解锁更多公益新可能。
无障有爱,共筑温暖——聚焦残障群体关爱,彰显央企初心
公益助残和志愿服务,是一项意义非凡的事业。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强总理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强化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强化残疾人权益保障。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
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张超英表示,中智北京以志愿助残服务为载体,搭建公益赋能和社会实践的平台,为伙伴群体提供参与志愿服务、创造了社会价值的机会,高度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这与协会的理念、愿景高度契合。
中智北京副总经理崔岩致辞:中智北京作为中央企业,牢记企业责任,践行ESG理念。本次活动,是中智北京长期坚持公益助残事业的又一次深度实践。公司将继续发挥中智的平台优势,积极链接各方资源,不断创新和完善助残、扶残志愿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2023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9月1日起施行。为了贯彻落实这部法律,宣传无障碍理念,展示“大美中国无障碍”的中国风范、国际形象,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一周年之际,2024年8月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精彩亮相。中智北京将2025年“赋能助残”系列活动的第一站放在展示馆,其意义不言自明。
据了解,早在2016年中智北京便发起“拉手计划”助残就业项目,携手各级残联搭建残疾人就业帮扶平台,帮助数千名残障人士实现稳定就业。此次“阳光基地系列行”活动,正是中智北京用实际行动,将关怀进一步延伸,从就业支持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关怀的又一次体现。
沉浸体验解锁新知——提升志愿服务的质与效
公益助残事业,离不开多方力量协同共进。活动现场,来自中智北京客户企业、社会组织的代表们齐聚一堂。
伴随着“法之溯源”讲解,嘉宾们深入了解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制度源流与发展历程,对助残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体会。随后在分享环节,中国聋人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聪,以及央视春晚无障碍转播手语主持侯云龙等嘉宾,分享了无障碍背后的故事与自身经历,现场嘉宾深刻体会到了无障碍传播的重要性以及背后的辛勤付出。在“沉浸课堂”环节,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培训工作专业委员会邓桐副秘书长带领大家通过理念传播、沉浸课堂、手语教学等环节,进行了深度的融合体验,学习掌握实用的助残技能。
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是其独特的沉浸式设计。志愿者们走进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亲身体验无障碍设施,感受每一个细节背后对残障人士的关爱用心。
轮椅推行体验,模拟残障人士日常出行场景,学习坡道通行、障碍跨越、辅助轮椅上下台阶等技能。许多参与者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轮椅推行的细节要求和力道控制的难度,纷纷表示今后在遇到轮椅使用者时,会更加注意提供恰当的帮助。
手语教学互动组在徐聪和侯云龙的带领下,学习基础手语表达。参与者通过肢体动作表达物品特征,直观感受手语的象似性和逻辑性。随后,授课嘉宾教授了常用手语词汇,并指导大家练习“心之所向 携手同行”这一美好愿景的手语表达。
从推行轮椅到学习手语,从实际操作到感知障碍,短短40分钟的互动体验让参与者深刻体会到,无障碍环境不仅是残障人士的需求,更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
善聚星火,百驿成炬——拓展阳光驿站,点亮民生福祉
这不仅是一场公益活动,更是一次央企践行社会责任、推动残障群体融入社会的生动缩影。活动虽已落幕,公益之路却步履不停。在接下来的公益计划中,中智北京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与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共同推进建设100家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驿站,进一步拓展服务半径,让助残之光照进更多角落。
这一承诺,不仅回应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的号召,更体现出中智北京的央企担当。
公益,是一场无声的接力。中智北京“智爱公益”活动已步入第十个年头,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创新,为助残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正如本次“探索无障碍秘境 解锁助残新未来”活动所展现的那样,链接每一份关爱,传递每一分温暖,才能让“无障碍”的社会愿景早日照进现实。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