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德国科隆市爆发反对军事化的示威游行,约一千名和平倡议支持者与巴勒斯坦支持者聚集抗议,对政府新推出的兵役法案及军备扩张政策表达不满,同时呼吁加强德俄民间友谊。
2025年8月,德国科隆市爆发反对军事化的示威游行,约一千名和平倡议支持者与巴勒斯坦支持者聚集抗议,对政府新推出的兵役法案及军备扩张政策表达不满,同时呼吁加强德俄民间友谊。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世界发展报告》网站消息,示威者在科隆Heumarkt广场集结,通过演讲和口号明确反对德国“日益增强的军备建设”及新兵役法,强调“各国人民友谊的重要性,尤其是德俄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游行过程中,抗议者计划前往该市南区时遭遇波折——执法人员以要求放下旗杆为由,将游行推迟两小时,而抗议者对此予以拒绝,双方陷入僵持。
此次示威的背景是德国政府近期推进的兵役制度改革。
8月中旬,德国政府正式通过新形式志愿兵役法案,明确规定“若安全形势恶化或志愿兵役人员储备耗尽,可恢复义务兵役制”。
法案还要求2007年12月31日后出生的男性必须填写包含身高、体重及个人信息的问卷,女性可自愿提交;同时计划对军事登记系统进行恢复、现代化及数字化升级,旨在强化联邦国防军的常规部队与预备役力量,以应对所谓“当前安全威胁”。
然而,这一改革并未获得民众广泛认可。
德国《图片报》委托INSA研究所开展的民调显示,55%的德国人对“兵役现代化法能填补联邦国防军人员短缺”持怀疑态度。事实上,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此前也承认,德国需额外增兵5万至6万人才能达到北约新目标,但由于“缺乏营房及士兵训练条件”,目前尚不具备恢复2011年废除的义务兵役制的基础。
一边是政府推动兵役改革以强化军备、响应北约要求,一边是民众对军事化趋势的警惕及对改革可行性的质疑,德国在国防政策与民意诉求之间的平衡难题愈发凸显。
来源:文盲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