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431亿,阿里稳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1 14:20 2

摘要:当然,在这一期财报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即时零售业务。阿里表示,淘宝闪购取得了日均1.2亿订单峰值,以及3亿月活买家的规模效应,未来阿里的目标是让淘宝闪购“激活”淘宝电商平台。

作者 | 泊如

编辑 | 文定

8月29日,阿里发布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2026财年第一季度),营收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归母净利润431.16亿元,同比大增78%。

受此次利好消息影响,阿里当日股价大涨12.9%,市值达3218.4亿美元,远超拼多多(市值1706.7亿美元)。电商大佬的位置,更稳了。

当然,在这一期财报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即时零售业务。阿里表示,淘宝闪购取得了日均1.2亿订单峰值,以及3亿月活买家的规模效应,未来阿里的目标是让淘宝闪购“激活”淘宝电商平台。

7月以来,蒋凡拿到中国电商业务和国际电商业务的统筹权,蒋凡坦言现阶段“不会单独看外卖盈利”。未来阿里将开启三线作战,国际电商、国内电商、云智能,阿里似乎想用生态协同的乘法,破解烧钱换增长的加法困局。

营收微增,利润受闪购业务波及

从整体的表现来看,阿里第二季度可概括为:营收微增,净利润大涨,经营利润微跌。

第二季度阿里实现营收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归母净利润为431.16亿元,同比增长78%;经营利润为349.88亿元,同比下跌3%。值得注意的是,阿里特别强调,如果第二季度的收入排除已经卖掉的高鑫零售和银泰,那阿里的收入同比增长率则是10%。

净利润方面,按照财务指标准则,净利润包含了营业外收入,如投资收益等非经营性收益,经营利润才是由主营业务创造的。关于净利润的大幅增长,阿里称是因为所持有股权投资按市值计价的变动,以及处置了Trendyol 本地生活服务业务。简单来说净利润大增是因为投资赚到钱了,以及卖掉了部分业务。

而经调整EBITA下滑,阿里归因于对“淘宝闪购”,以及用户体验、用户获取和科技的投入。以此来看,外卖业务的加仓,还是对阿里的利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对比三大平台,可以发现,在营收增速上,京东领先其他两家较大幅度。在归母净利润上,阿里则是唯一实现同比增长的企业,在最能体现业务盈利能力的经调整净利润指标上,京东受外卖业务影响下降最大。

不过巨额的投入,也为淘宝和京东带来了明显的用户增长。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5月以来京东的日活同比增长率维持在40%的均值,而阿里在7月启动500亿元的补贴项目后,日活同比增长率飙升至17%。相比不参与外卖大战的拼多多,日活增长情况则落后于其他电商平台。

回到财报上,阿里共分为:中国电商、国际电商、云智能、其他四大板块。

今年至今,阿里陆续把淘天、闲鱼、飞猪旅行、淘宝闪购、饿了么及1688等业务并入中国电商集团,该板块第二季度实现收入1400.72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的客户管理收入92.52亿元,同比增长10%,主要是因为去年9月新增的基础软件服务费以及全站推广的渗透率提升。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347.41亿元,同比增长19%,主要由跨境业务的强劲表现所带动。

云智能集团,收入为333.98亿元,同比增长26%,这一增长势头主要由公共云业务收入增长所带动,其中包括AI相关产品采用量的提升。

所有其他业务,收入586亿元,同比下滑28%。从财报来看,除了“所有其他”业务,阿里的其他大类业务均实现了营收同比增长,这也许是阿里决心将其“边缘化”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于决心投入“外卖大战”的阿里来说,现金流十分重要。从财报来看,第二季度阿里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6.72亿元,相较2024年同期的336.36亿元下降了39%。自由现金流为净流出188.15亿元,2024年同期则为净流入173.72亿元。

阿里称自由现金流的下降,主要是云基础设施支出增加,以及对“淘宝闪购”的投入。长期来看,外卖业务对阿里现金流的影响还需观察。

借助外卖大战,重构阿里生态协同

如此巨大的投入,为阿里带来了什么?答案也许不止于外卖业务,对淘宝平台来说,这也许是一个重新构建生态协同的机会。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回答媒体时称,7月份开始,淘宝闪购的订单、用户、商户规模增长都远超预期,外卖到家的订单份额领先行业。

此外,吴泳铭透露了几组关键数据:第一,淘宝闪购日均订单峰值达到1.2亿单,8月份以来周日均订单达到了8000万单;第二,从用户侧来看,闪购整体的月度交易买家达到了3亿。第三,运力方面,闪购日均运力已达到200万的规模,比4月份增长了3倍。

阿里决心投入外卖,还寄希望于以此拉动淘宝平台的电商业务。在吴泳铭看来,闪购作为一个更高频的场景,带动了淘宝用户活跃的提升。

闪购带动电商收益的明显趋势主要体现在:第一,因为流量上涨带来了广告跟CMR(客户管理收入)的提升;第二,因为用户活跃度提升以及新用户拉新跟流失用户的召回,可以减少市场费用的投入。吴泳铭认为这个趋势,会在后续的持续经营中扩大。

此外,外卖效益提升,还可以来自两方面。

一是用户结构的优化。通过投入大量市场费,带来了大量的新用户。平台新用户留存较好,随着老客比例的快速提升,单位效益会随着用户结构的优化而提升。

二是订单结构的优化,包括高价值订单的占比。目前,高价值餐饮订单、零售订单的比例都在提升。履约效率跟成本随着订单规模稳定,物流成本会下降,带动平台效益优化。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阿里透露未来会把非餐饮品类分为近场原生、远近场结合两类,近场原生模式下,依托强大的商品供给和供应链,发展闪电仓模式。而远近场结合方面,天猫超市也将全面从B2C远场模式升级为近场闪购模式。

比较阿里和京东财报电话会议对于外卖业务的看法,派代发现,两者对于押注外卖的原因和未来的期待存在差异。阿里将外卖视为激活淘宝流量、构建“近场电商”闭环的关键抓手。对于阿里来说,外卖大战是生态协同战,以高频外卖激活低频零售,目标成为生活服务超级平台。

京东则重在供应链整合,以外卖反哺核心零售,构建本地生活闭环。短期看,两者都愿承受亏损换规模,长期胜负将取决于技术降本能力与生态协同深度。

外卖市场激烈酣战,随着美团财报浮出水面,两方夹击下美团的日子并不好受。今年第二季度,美团的营收为918亿元,同比增长11.7%;归母净利润为104亿元,同比下滑37.67%;经调整净利润为27.82亿元,同比大跌81.5%。

图:美团2025第二季度财报

美团在财报中表示,净利润下滑主要由于外卖行业竞争激烈。第二季度,其新增了到店权益,覆盖到店餐饮、饮品、休闲娱乐、家政和洗衣服务等领域,从而提升了用户忠诚度、交易频次和交叉销售效率。未来,美团计划加快小象超市的扩张,逐步覆盖国内所有一二线城市。

阿里新三驾马车,未来驶向何方?

随着对“1+6+N”组织结构的调整,阿里的业务形成了新的三驾马车——中国电商业务、国际电商业务、云智能业务。

下半年,阿里透露重点投入的方向为围绕“大消费”和“AI+云”两大战略重心投入。其中大消费上,淘宝、天猫、闲鱼、飞猪旅行、淘宝闪购、饿了么及1688已经完成战略整合,组建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在会员融合方面,淘宝上线大会员体系,打通饿了么、飞猪、高德的会员权益,覆盖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

阿里表示,即时零售快速取得阶段成果,8月前三周带动淘宝App的月度活跃消费者同比增长25%。

至于云智能业务,阿里自2月份宣布加仓投入以来,第二季度仍在持续投入云和AI基础设施建设,AI也成为驱动云业务增长的核心动能之一。财报显示,在AI需求高速增长的同时,AI应用带动传统计算存储类产品的增长,带动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同比三位数增长。

在财报出来后,淘宝闪购对于净利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市场质疑,目前淘宝闪购和AI业务实行的是双轨并行,如果把同样的资金投在AI,回报效率会不会更好。

对此,吴泳铭回复,“对于云的投入,我们已经在云业务的不断增长上看到了回报。而关于对闪购的投入,会整体看对电商业务的整合效果,包括对平台流量的提升、广告收入的提升。”

不过,关于淘宝闪购业务,阿里还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不少用户为了薅羊毛才打开淘宝闪购,如何留住用户,增加用户在淘宝的购买率?阿里目前的调整段是什么?

从6月下旬到7月初,阿里内部的一系列动作像上紧了发条的齿轮,频频在人事和业务结构上进行调整。6月23日,饿了么、飞猪突然被划入电商事业群;4天后,蒋凡进入阿里合伙人委员会,拿到统筹全局的权利;7月1日,淘宝高调宣布500亿补贴计划。

蒋凡上任后,内部确认的三件优先事项围绕“效率”展开。即时零售的生态协同价值成为阿里下半年投入的核心。

蒋凡在财报电话会中强调,订单规模是效率提升的前提,未来将继续以补贴拉单量、稳单量提运力、再补贴拉单量的飞轮模式扩大市场份额,同时整合盒马前置仓、闪电仓(超5万家)等供应链资源,推动非餐饮零售占比提升。外卖的重要性并不只是体现在闪购订单,更体现在淘宝平台电商业务的拉动。

对于商家来说,即时零售订单增长正改变淘系流量逻辑。天猫品牌门店接入即时零售后,其线下库存与线上促销的协同能力,将成为搜索排序的重要指标。而88VIP与飞猪、饿了么的权益整合,意味着高消费用户可在旅游、外卖场景触发电商复购。商家或需设计跨品类优惠券(如酒店预订赠送服饰折扣),以承接生态内流量。

来源:派代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