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不暴食 | 暴食症有救了!科学家找到脑干里的食欲刹车,分秒级控住停不下的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1 14:08 2

摘要:以前我们总以为“管不住嘴”是意志力问题,但这次科学家用基因工程小鼠和实时神经记录技术(光纤光度法、微内窥镜成像)证明:进食控制是脑干孤束核尾部(cNTS)里两个神经元的“分工协作”,少了任何一个都可能导致暴食。

长期以来,“失控进食”像个解不开的死结,

直到最近《自然》子刊的新研究抛出重磅发现:

脑干里藏着两个“食欲管理员”,

其中一个正是暴食症的关键治疗靶点!

01

先搞懂:为啥你会“吃起来停不下”?

脑干的“双刹车”失灵了!

以前我们总以为“管不住嘴”是意志力问题,但这次科学家用基因工程小鼠和实时神经记录技术(光纤光度法、微内窥镜成像)证明:进食控制是脑干孤束核尾部(cNTS)里两个神经元的“分工协作”,少了任何一个都可能导致暴食。

这俩“管理员”的工作堪称“完美搭档”,一个管“当下停嘴”,一个管“之后不饿”。

1.PRLH神经元:“即时刹车”,管你这口吃多久

就像开车时的“脚刹”——当口腔接触到食物(尤其是甜味,比如奶茶、蛋糕),PRLH神经元会在3.7±0.4秒内被激活,向大脑传递“别多吃!这口差不多了!”的信号。

研究里有个关键实验:甜味剂三氯蔗糖(没热量但有甜味)能完全激活PRLH;但味觉缺失的小鼠(Trpm5-/-),PRLH直接“躺平”不干活。

这说明——PRLH靠“尝味道”来判断要不要停,一旦它功能弱了,你就会“尝起来没够”,一口接一口停不下。

2.GCG神经元:“长效手刹”,管你下次啥时候吃

如果说PRLH管“当下”,GCG就管“长效”——当食物进入胃里,胃被撑大(机械扩张)时,GCG会在几分钟内慢慢激活,给大脑发“长效饱腹信号”:“刚吃过,别再想吃了!”

实验中,给小鼠胃里注1ml气(模拟胃扩张),GCG就会显著激活。

要是提前用技术刺激GCG,小鼠后续进食量会直接减少近70%。

更巧的是,现在常用的GLP-1类减肥针(如司美格鲁肽),本质是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GLP-1受体发挥作用,其效果与GCG神经元参与调控的“长效饱腹通路”高度契合,能辅助维持饱腹感”。

02

暴食症的“元凶”找到了:PRLH神经元“偷懒”

研究最让人兴奋的点,是在动物模型中关联了暴食行为与PRLH神经元的关系:当小鼠 PRLH神经元功能低下时,大脑接收不到“即时停嘴”的信号,会表现出“味觉正常,但进食停不下来”的暴食样行为,这为探索人类暴食症机制提供了关键方向。

举个例子:正常情况下,你吃一块蛋糕,PRLH会在3秒内激活,让你觉得“够甜了,停吧”。

但如果PRLH不给力,你会觉得“还没尝够”,不知不觉吃完整个蛋糕——这正是很多暴食症患者的真实体验。

而且研究排除了“其他因素干扰”:用闭环光遗传技术(舔食时触发神经调控)激活PRLH后,小鼠的单次进食时长明显缩短,说明只要“即时刹车”能正常工作,就能有效控制“停不下”的问题,这为暴食症治疗提供了精准靶点。

03

临床转化有戏!不用“硬扛意志力”

现在针对暴食症的治疗,要么靠心理干预,要么靠GLP-1类药物,但对“即时进食控制障碍”效果有限。

而这次的发现,相当于打开了“精准治疗”的新大门:

新靶点药物

未来可能研发直接激活PRLH神经元的药物,比如通过口腔黏膜吸收,吃一口就能触发“即时刹车”,从源头控住暴食冲动。

避免副作用

相比现在GLP-1可能带来的恶心、呕吐,针对PRLH的治疗更精准,只作用于“单次进食时长”,不影响整体代谢。

暴食+肥胖双改善

PRLH管“吃多少”,GCG管“多久吃”,两者结合的治疗,既能解决暴食,又能改善因“进食失控”导致的肥胖。

不过研究也有未解之谜,比如“口腔信号怎么传到PRLH”“脂肪类食物的感知路径”还没完全搞懂,但科学家已经明确:PRLH是暴食症治疗的“潜力股”,后续研究只要突破这些细节,就能更快落地临床。

最后说句实在的:

别再怪自己“没毅力”!

看完这个研究,

希望有暴食困扰的人能放下自责。

“停不下嘴”不是你的错,

而是大脑里的“即时刹车”需要帮忙。

现在科学已经找到靶点,

未来不用再靠意志力硬扛,

针对性的治疗能帮你找回进食的“掌控感”。

【参考文献】

Ly T, Oh J Y, Sivakumar N, et al. Sequential appetite suppression by oral and visceral feedback to the brainstem[J]. Nature, 2023, 624(7990): 130-137.

说明:文字原创,图片由AI生成。

来源:医药养生保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