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早高峰的地铁里,挤满睡眼惺忪的上班族。有人啃着煎饼刷手机时,或许想不到六百年前的同款打工人——明朝六品官王大人,正骑着毛驴赶往紫禁城。天还没亮透,他怀里揣着两个芝麻烧饼,跟现代社畜揣着三明治挤电梯的模样如出一辙。
北京早高峰的地铁里,挤满睡眼惺忪的上班族。有人啃着煎饼刷手机时,或许想不到六百年前的同款打工人——明朝六品官王大人,正骑着毛驴赶往紫禁城。天还没亮透,他怀里揣着两个芝麻烧饼,跟现代社畜揣着三明治挤电梯的模样如出一辙。
宋朝的京官每天卯时(5点)点卯,比现在互联网公司的弹性打卡残酷得多。大文豪苏轼在杭州当通判时,凌晨三点就得起床处理漕运文书。但古人发明了"偷光术":白居易在长安租房,专门选西晒严重的房子,就为蹭傍晚的免费照明;北宋汴京的茶楼提供"包间办公",茶水钱抵了共享办公空间的租金。
更绝的是明朝张居正,这位工作狂首辅把轿子改成移动办公室,挂着地图和文件架,掀开轿帘能随时召见官员。现代人在地铁上改PPT的功夫,比起张首辅还差着境界。
唐玄宗时期考中的进士,得给宰相当十年跟班才能转正,美其名曰"观政学习"。这操作放在今天,就是大厂用管培生名义白嫖劳动力。明朝海瑞在《治安疏》里吐槽:"今人谓三十不仕则废",和现在"35岁失业危机"的焦虑隔空共鸣。
清朝的"冰敬""炭敬"更是职场潜规则集大成者。夏天要给上级送降温费,冬天要交取暖费,和当代人中秋送月饼券、过年送购物卡异曲同工。连白居易都写过《卜居》自嘲:"京华居大不易",每月俸禄1800文,租房就得花掉三分之一——换算成现在,相当于月薪两万的白领,七千块租个朝阳隔断间。
北宋公务员下班后的夜生活,比现代人还精彩。开封府的小吏们支起羊肉摊,国子监博士给人代写墓志铭,翰林学士偷偷给青楼写歌词。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表面是收藏家,私下倒腾金石字画赚差价,妥妥的古代版"中古店博主"。
明朝更有意思,南京国子监祭酒(相当于985校长)公开在书院门口卖自制墨锭,苏州知府夫人开绣庄接宫廷订单。这些操作放在今天,就是公务员直播带货、教授开知识付费课,果然太阳底下无新事。
历史长河冲刷着朝代更迭,但打工人的生存智慧永远鲜活。下次被KPI压得喘不过气时,想想南宋临安城的外卖小哥,顶着风雪送热羹还能月入十贯;被房价逼疯时,读读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诗句,原来我们都在重复着相似的人生剧本。那些泛黄史书里密密麻麻的字缝中,分明写着六个大字:活着,就有办法。
来源:心中寻找正义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