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田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FM92.9重磅推出《讲古》栏目,每周日中午11:00首播、晚上19:50重播。节目除在古田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FM92.9固定黄金时段播出外,还将以“音频+文稿+图片”方式,同步在【古田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把精美文字变成有声读物,方便广
《讲古》《古田县村名溯源(水口社区)》
讲古田古代的人文历史、俚语传说、古民居古建筑,讲新时代古田故事,用声音记录时代,古田县融媒体中心邀您欣赏广播节目《讲古》。
古田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FM92.9重磅推出《讲古》栏目,每周日中午11:00首播、晚上19:50重播。节目除在古田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FM92.9固定黄金时段播出外,还将以“音频+文稿+图片”方式,同步在【古田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把精美文字变成有声读物,方便广大受众收听、传播和互动。
大家好!这里是FM92.9兆赫古田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频道,我是主持人金晶。今天播出的是宁德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古田县志》(1991-2005)执行主编林兴华撰写的《古田县村名溯源(水口社区)》。
水口社区西瓜州全景(水口镇人民政府 供图)
水口社区,位于闽江古田段南端,古田溪与闽江交汇处,为水口镇人民政府驻地,镇区主要部分在闽江北岸,镇政府设在闽江南岸,全村户籍人口 3186 人,设居民小组15个,主要姓氏有王、张、曹、卞等,主要古建筑有鼎古云仙娘庙、陈清瑞祠等。
水口地名自唐代起就有。因地处古田溪与闽江交汇处,古为古田县唯一水路出口而得名。故名“水口”,“口”中包“水”构成囦,故又称“囦关”。
清乾隆版《古田县志》载,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转运使杨克让将古田县治迁至水口,历经八年,至端拱元年(988)初方迁回原地,即今日之县治(旧城)。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至道光三十年(1850),古田县治曾在水口设立分县,治理长达8年之久。
自北宋建隆十五年(974)设立驿馆起,至清代终结,水口始终是古田的一个重要驿站。部分驿馆规模宏大,堪比小县衙。例如,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水口设有巡检司、盐道司、递运所大使、驿丞等官职,负责商税征收、课钞管理、粮饷供应、 驿站铺陈、夫役调配及马匹供给等事务;又如清顺治三年(1645),水口驿丞兼任阴阳学、医学、僧会司、道会司等职务,管理事务繁多。
元代起,县下设都,水口被划为一都;至清代,实行都保制,水口社区则为一都一保。民国时期,区乡制推行,水口曾是古田县第四区、第六区的区政府所在地,同时也是水湾乡政府的驻地。1949年后,水口曾设为古田县第五 区的区政府所在地;1958年至1987年,成立了谷口(后更名为莪洋)人民公社,水口属之,作为村级镇存在。
旧水口由七境十铺构成:新兴境,包括上壑铺、下壑铺; 华元境,含高仓铺、高场面;光华境,涵盖街头铺、坪街铺、关下铺、关前铺;中华境,则有茶关、站前铺、下铺。此外,还横跨闽江至南岸,设有七保境,包括渔民村、元沙铺;仓前境,含仓前铺;以及添新境,含王厝岐铺。
1958年,国家建设外福铁路,水口第一次移民。上壑、下壑、高场面、街头、坪街、关下、茶关一线民宅,凡是被铁路征用者,一律移民到下铺新区(称铁建街、建胜街等),未被征用者,保留称“古水街”。
1986年5月,因建设水口电站需要,莪洋镇析分为黄田镇与水口镇。水口镇始有乡镇级别。1987 年开始后靠移民,建设新水口镇。现在的水口镇在原水口朝天桥附近。1993 年,水口库区涨水,千年古镇沉入湖底,留给世人的是碧波荡漾的金钟湖。
千年古邑,魅力古田。感谢您的收听,下期节目我们再会!
播音:金 晶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