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水事综合光明网、新华网、央视新闻、羊城晚报、河南应急广播、梅斯医学整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
两名儿童感染“食脑虫”
相继离世的消息
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
两位不幸离世的儿童
在感染之前分别有过
游泳、泡温泉和打水仗的活动
“食脑虫”是一种什么样的寄生虫?
哪些环境和条件会导致感染?
需要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01
为何会被称为“食脑虫”?
“食脑虫”
并非昆虫或蠕虫
而是一类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单细胞生物
“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
用肉眼无法发现
部分阿米巴原虫
具有致病性
它们可感染大脑
引发原发性脑膜炎
迅速破坏脑组织
所以被形象地称为“食脑虫”
而非直接“吃”大脑
阿米巴原虫图片源自央视新闻
被称为“食脑虫”的阿米巴原虫有3种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双核匀变虫
其中福氏耐格里阿米巴
是最著名、最典型的“食脑虫”
它引起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
起病急、病程短、预后差、死亡率高
02
为什么玩水会被感染?
在我国
“食脑虫”感染属于罕见事件
发生概率较低
但依旧存在感染风险
致病性阿米巴原虫主要分布在
自然水体和土壤等野外环境中
例如湖泊、河流、温泉、水沟及泥土中
尤其在温暖环境下更容易滋生
常见的感染场景
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一是在温暖的淡水中
如河流、湖泊、温泉等
进行跳水、潜水、游泳等
含有阿米巴的水被用力吸入或呛入鼻腔
容易造成感染
二是使用被阿米巴污染
且未消毒的水来冲洗鼻腔、漱口或洗脸时
不慎将水呛入鼻腔
“食脑虫”感染者
多见于幼儿、青少年群体
但感染风险并不完全取决于年龄
无论是儿童或成人
风险高低主要取决于
接触被污染水源的机会多少
03
如何预防“食脑虫”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日前发布
关于“食脑虫”的健康提示
其中称我国迄今累计报告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
感染病例40余例
此类罕见的寄生虫病
感染人体的概率极低
只要预防得当
感染风险基本为零
以下这些预防要点要牢记
避野水
尽量避免在野外湖泊游泳或戏水
避免搅动水体沉积物
护口鼻
在自然水体活动时佩戴鼻夹、泳镜
防伤口
皮肤有破损时避免接触自然水体
洁鼻腔
使用灭菌生理盐水或
煮沸冷却后的水冲洗鼻腔
排陈水
长期未使用的水管
需先排放积水再使用
食脑虫易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图片源自央视新闻
“食脑虫”感染罕见却可致命
在野外水域游泳、玩水后
若出现头痛、发热、嗜睡等异常情况
应及时就医
科学预防、及早治疗
中国水事综合光明网、新华网、央视新闻、羊城晚报、河南应急广播、梅斯医学整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