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亏500亿、里约亏141亿,那么我们的北京奥运会是赚是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31 13:15 2

摘要:东京奥运会本来计划2020年举办,结果疫情一来,硬生生拖到了2021年。这一拖不要紧,各项费用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延期带来的额外支出就超过了200亿,场馆维护、人员工资、安保费用,每一项都在持续增长。

最近几年,奥运会好像成了个烫手山芋。

东京奥运会因为疫情延期,最终亏损500亿人民币,里约奥运会更是因为场馆质量问题和预算超支,赔了141亿。

看着这些数字,不少人开始嘀咕:奥运会到底是荣耀还是陷阱?不过有意思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却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路子。

要说奥运会为啥这么烧钱,咱们先看看东京和里约这两个典型案例。

东京奥运会本来计划2020年举办,结果疫情一来,硬生生拖到了2021年。这一拖不要紧,各项费用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延期带来的额外支出就超过了200亿,场馆维护、人员工资、安保费用,每一项都在持续增长。

原本指望着门票收入和游客消费能回点血,结果因为防疫限制,体育场里基本都是空座位。日本政府准备了一桌子好菜,结果客人都没来,最后只能自己买单,这一买就是500亿。

东京原本计划通过奥运会带动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预期能创造32万亿日元的经济效益。结果疫情一来,这个美好愿景彻底泡汤了。酒店空置率居高不下,商家准备的奥运纪念品积压在仓库里,电视转播的广告收入也远不如预期。

作为南美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里约本来想借奥运会好好展示一下桑巴风情,结果从筹备阶段就问题不断。场馆建设质量堪忧,马拉卡纳球场的钢筋都锈迹斑斑,让人担心能不能撑到开幕式。工作人员时不时抱怨建筑资金断链,工期严重拖延,场地好不容易赶出来了,组委会又在比赛海域发现了耐药性极强的超级细菌。

所以预算控制完全失控了。里约奥运会原本预算是70亿美元,最终花费约139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预算超支加上各种意外状况,最终亏损141亿人民币,不少场馆现在都成了废墟景点。

其实奥运会烧钱主要烧在三个地方。

第一是场馆建设,这是最大的支出项目。不光要新建体育场馆,还得配套建设媒体中心、奥运村这些设施,每一项都是几十亿的投入。里约光是新建和翻新体育场馆就花了约50亿美元。

第二是赛事服务和安保,全世界的游客和运动员都要来,安全保障绝对不能马虎。东京奥运会的安保费用就达到了30亿美元,这块的成本根本省不下来。

第三就是各种隐性支出,交通、住宿、接待,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费用加起来也是个天文数字。

2008年北京奥运会完全走了另一条路。咱们国家当时投了3100亿,这个数字听起来吓人,但和其他亏本国家不同的是,这笔钱大部分都用在了长远的城市发展上,而不是单纯为了办一场比赛。

为了保证奥运会期间北京交通畅通,新增了五条地铁线路,总长度200公里,投资超过600亿。这些地铁线路不是临时搭建的,而是按照北京长期发展规划来设计的,奥运会结束后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也是因为奥运会才建的,这一项花了300亿,但现在每年服务旅客数千万人次,早就收回了投资。

还有环境治理这一块,光这个就投了1180亿。植树造林、污水处理、空气质量改善,这些投资让北京在奥运会期间展现出蓝天白云的美好形象,但更重要的是为北京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钱花得特别值,因为环境改善带来的效益是长期的,不是办完奥运会就结束了。

关键是这些投资都不是一次性的。鸟巢和水立方建成后并没有闲置,而是被很好地利用起来。鸟巢现在每年游客超过200万人次,光门票收入就有两亿,再加上各种演唱会和商业活动,每年综合收入能达到3亿以上。水立方改造成了冰立方,既能举办游泳比赛,也能承办冰上项目,一场两用,利用率大大提高。

更重要的是,北京奥运会带动了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2008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大概是4700亿,到2019年已经突破3万亿,增长了6倍多。

这个增长速度在全球都是罕见的。无论是体育用品销售还是健身消费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马拉松、健身房、体育培训这些细分领域都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奥运会成了中国体育产业的转折点,这个带动效应一直延续到现在。

根据国家审计署的财务报告,北京奥运会收入达到205亿元,支出193.43亿元,收支结余超过10亿元。但这个账面盈利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价值在于那些看不见的长期效益。

北京奥运会为什么能成功,关键在于咱们把奥运会当成了城市发展的催化剂,而不是单纯的体育赛事。这种思路上的差异,决定了最终结果的天壤之别。

其他国家办奥运会,往往是为了奥运而奥运,场馆建完比赛结束就完事了,后续利用率很低。雅典奥运会后,很多场馆都荒废了,成了城市的负担。但我们不一样,从一开始就考虑了赛后利用问题。地铁线路、机场航站楼、环境治理这些投资,本身就是城市发展需要的,奥运会只是提供了一个集中投资的机会和动力。

而且我们的组织能力确实强。在国家统一规划下,整个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都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在运转。场馆建设按时完工,赛事组织井井有条,各国运动员和游客都感到宾至如归。开幕式的震撼效果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那种文化自信和组织能力的展现,其价值远远超过了经济账面上的收益。

国际奥委会也因为北京奥运会大赚了一笔。根据他们公布的财务报告,2008年净利润达到3.8亿美元,比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2.28亿美元提高了68%。

电视转播权卖了17.3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全球有40多亿观众收看了北京奥运会的比赛。来自赞助商的收入也达到了4.26亿美元,比雅典奥运会增加了1.44亿美元。可以说,中国和国际奥委会通过北京奥运会实现了真正的双赢。

更重要的是软实力的提升。北京奥运会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传遍全球。这种国际形象的改善和文化影响力的扩散,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很多外国游客通过奥运会第一次来到中国,被中国的发展成就和文化魅力深深震撼,这种正面印象一直延续到现在。

现在回头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那些看似巨大的投资,实际上为中国的长期发展积累了宝贵财富。

那么。奥运会到底是赔钱货还是摇钱树?答案可能并不绝对,关键看怎么办,更关键的是要有长远眼光和统筹规划的能力。

来源:百科密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