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说的就是我们常吃的一种野菜“荠菜”。如今在红花岗区金鼎山镇板桥村,“荠菜”已成为一种特色种植产业。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说的就是我们常吃的一种野菜“荠菜”。如今在红花岗区金鼎山镇板桥村,“荠菜”已成为一种特色种植产业。
近日,走进金鼎山镇板桥村荠菜田里,一簇簇绿油油的鲜嫩荠菜长势喜人,散发出特有的清香,数十名村民正在地里忙着铲挖、剪根、装筐。
“年纪大了,没法出远门打工,刚好这里需要人收荠菜就过来了,每天可以收三四百斤,一天能挣个100多元钱补贴家用,而且上班时间灵活,也方便照顾家里,挺满意的。”村民江玉宽一边弯着腰摘荠菜,一边和记者“唠嗑”。
荠菜种植户李加兵介绍:“荠菜生长较快,从播种到采收50天左右,一季可以采收1至2次。我今年种植荠菜有200多亩,带动其他村民种植40多亩,长势都还不错,当下正在抓紧时间采摘,每天要收10多吨。”
记者了解到,2024年,李加兵看准了荠菜市场前景,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后,同年9月通过流转土地开始种植荠菜,并建立起加工厂,同步配套冷库,开始对荠菜进行加工销售,打开了特色种植业、加工业的“绿色大门”。走进李加兵的荠菜加工厂内,记者看到,蔬菜生产线上几十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将荠菜筛选、清洗、漂烫、冷却、分拣、打包。
“荠菜挖出来要马上加工才能保证新鲜度,不然两三天就会变黄,加工处理好的荠菜再通过冷藏运输车外运,每天可以运出10余吨,主要销往浙江、上海、广东、江苏、深圳等沿海一带。”李加兵说,荠菜从采收到加工会经过多道工序,忙的时候有70多名工人同时作业,这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荠菜叶嫩根肥,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还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采摘的荠菜嫩茎叶或整株,可炖、可煮、可炒、可烹,也可做馅包饺子。
“荠菜种植一般是一年一季,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一年种两季、两季收四茬’的模式,试验种植已经撒种移栽了,在4月至5月份就可以采收。此外,我们还定制了100多万元的速冻设备,进一步扩大生产,满足生产需要。”李加兵表示,接下来,他会更加完善加工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把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板桥荠菜。
近年来,板桥村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的种植产业,全面推进特色农业种植,多途径、多渠道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径,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让特色产业、“一村一品”成为强村富民、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大户示范带动的模式,培育更多像李加兵这样的农户参与到蔬菜种植中来,促进特色产业不断提质升级,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也为村民提供更多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实现产业兴旺、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板桥村村委会副主任付小羽说。
来源:多彩红花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