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人必懂的单位换算,你搞懂了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31 12:40 4

摘要:在空调行业中,“匹”通常用来描述压缩机的输入功率,1匹大约等于735瓦特(W),即0.735千瓦(kW)。但实际应用中的制冷量会更高,因为考虑到能效比的影响,1匹空调的制冷量大致相当于2350瓦特(W)。

1、匹 (HP) 与 (W/kW)

在空调行业中,“匹”通常用来描述压缩机的输入功率,1匹大约等于735瓦特(W),即0.735千瓦(kW)。但实际应用中的制冷量会更高,因为考虑到能效比的影响,1匹空调的制冷量大致相当于2350瓦特(W)。

1马力(或1匹马功率)=735.5瓦(W)=0.735千瓦(KW)

2、冷吨 (RT) 与功率 (kW)

冷吨是另一个常用的制冷量单位,尤其在美国较为普遍。1冷吨定义为将一吨0℃的水在24小时内冻结成冰所需的制冷量,这相当于3.516千瓦(kW)或3024千卡/小时(kcal/h)。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对冷吨的定义可能略有差异,例如日本冷吨为3.861千瓦。

1 USRT美国冷吨 = 3.5167 kW,1 kW = 0.28434 USRT;

1日本冷吨=3320千卡/小时(kcal/h)=3.861千瓦(KW)

3、大卡/小时 (kcal/h) 与瓦特 (W)

大卡/小时是一个传统的热量单位,1大卡/小时约等于1.163瓦特(W)。如果某个设备标称其制冷量为几千大卡/小时,可以通过简单的乘法将其转换为国际标准单位瓦特。

1 kcal/h (大卡/小时) = 1.163W, 1 kw = 859 kcal/h

4、英热单位/小时 (Btu/h) 与瓦特 (W)

英热单位/小时(Btu/h)也是常见的热量单位之一,特别是在北美地区。1 Btu/h大约等于0.2931瓦特(W)。因此,当遇到以Btu/h为单位标注的产品时,可以很容易地将其转换为更熟悉的瓦特单位进行比较。

1 Btu/h (英热单位/小时) = 0.2931W,1 W = 3.412 Btu/h;

5、温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摄氏度(C)与华氏度(F)之间的转换公式为:

华氏度 = 32 + 摄氏度 × 1.8;

摄氏度 = (华氏度 - 32)/ 1.8;

开氏温度(K)与摄氏度(C)的关系则是:

开氏温度(K)= 摄氏度(C)+ 273.15;

6、压力单位之间的换算

兆帕(MPa)、巴(bar)、帕斯卡(Pa)、磅力每平方英寸(psi)以及千克力每平方厘米(kgf/cm²)之间的等价性。

1 MPa = 10 bar = 1,000,000 Pa ≈ 145 psi ≈ 10.2 kgf/cm²;

1 psi (lbf/in²) = 6.8948 kPa ≈ 6.9 kPa;

1 mmH₂O = 9.8067 Pa ≈ 9.8 Pa;

1 kgf/cm² = 98.067 kPa ≈ 98 kPa;

7、EER: 夏季制冷时的能效比 在夏季制冷时,制冷量(以W或Btu/h为单位)与输入功率(以W为单位)的比率被定义为热泵的能效比EER。 EER值越高,意味着在相同的制冷效果下,设备消耗的能量越少,即效率更高。 8、COP:冬季供热时的循环性能系数 热泵的冬季运行时,COP指的是制热量(W)与输入功率(W)之间的比率。换句话说,COP用于描述热泵在加热过程中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能力。 9、IPLV: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反映冷水机组在整个年度内不同负荷水平下的平均效率表现。它通过考虑机组在四种典型操作条件——100%、75%、50%及25%负荷点上的性能,并按照实际运行中这些状态出现的概率加权平均来得出一个单一数值。 IPLV= 0.01A + 0.42B + 0.45C + 0.12D : A )表示10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 B 表示7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 C 表示5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 D 表示2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

来源:云阳好先生做实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