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州,那些年我们一起喝过的“鸡汤”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5 10:00 1

摘要:“老店在建设街旁,下坡转个弯就到了。”对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出生的鄂州人而言,隆福煨汤馆的鸡汤是刻在记忆深处的符号。

在鄂州

“鸡汤”二字从不止于食物

它是建设街

飘散三十余载的香气

是写进老城密码本的味觉暗号

更是几代人念念不忘的岁月注脚

近日,我们探访了

位于飞鹅假日酒店三楼的

隆福煨汤馆

对许多鄂州人来说

这里的鸡汤,浸润着回忆的醇香

01三代人的味蕾印记

“老店在建设街旁,下坡转个弯就到了。”对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出生的鄂州人而言,隆福煨汤馆的鸡汤是刻在记忆深处的符号。

这醇香鲜美的鸡汤,源自创始人潘成业数十年的匠心独运。

潘成业15岁学厨,从学徒一路做到厨师长。

1991年,他带着打工攒下的2万元,在雨台山宾馆旁开了家小店,怀揣着对美食的热爱,由此开启了餐饮创业之旅。

几十平方米的空间里,潘成业精心烹调每份菜品。主打鸡汤一经推出,便以浓郁纯正的口感俘获食客,渐渐声名远播。鼎盛时,店内每日客流如织,热闹堪比流水席。

“为确保食材新鲜,每天天不亮我们就去市场采购。”潘成业回忆道,“当时鄂州市场每天土鸡供应量约为500只,我们店就采购近200只。”

小小的煨汤馆常常座无虚席,不少在隔壁菜馆用餐的食客,也会点上一份鸡汤外送。后来菜馆转让,潘成业顺势接手,店面从一间扩至两间,生意依然红火。

0234年坚守的“笨功夫”

曾有人对这汤的鲜美感到惊奇,甚至想拿去检测。

“哪有什么秘方?不过是和食材较真。”面对食客对“检测鸡汤”的调侃,潘成业坦然表示,汤的秘诀就是对食材和工艺的坚持

精选肉质紧实的新鲜土鸡,文火慢煨一个半小时。一鸡一罐,既能充分熬出鸡的鲜美,又不会稀释味道,分量刚好够2至3人食用。

除盐外,鸡汤不添加任何调味料。“大家尝到的,就是真材实料所呈现出的食物原始风味。”潘成业说。

正是这份对食材本味的坚持,让这碗鸡汤成为几代人心中的经典。

时代的浪潮汹涌,餐饮市场也在不断变化。随着人们饮食选择日益丰富,煨汤馆步入瓶颈期,潘成业也将事业重心转向酒店业

“餐饮业没有诀窍,就是真材实料,让食客品味食物最本真的味道。做酒店也一样,就是回归本真,踏实做好服务。”凭着这份初心,他很快在酒店业站稳脚跟。

无论是煲汤还是经营酒店,他始终坚信:守住初心,用心做事,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能取得成功。

🍜🍜🍜

如今再品这碗汤
滚烫的是鸡汤,回甘的是人生

三十四年文火慢熬的
是食材本味的相逢
更是鄂州人与初心的重逢
那些被鸡汤滋养过的岁月

来源:海迪说美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