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估计不少朋友对它的印象还停在 “2345 网址导航”,觉得就是个 “工具软件老玩家”,但现在人家早把重心扎进了 AI、脑机接口这些前沿赛道,甚至敢跟 Neuralink、Mobileye 掰手腕?
岩山科技:从 “网址导航” 跨界脑机 AI,这波转型对了吗?
家人们!今天必须跟大家聊一家 “画风突变” 的科技公司 —— 岩山科技。
估计不少朋友对它的印象还停在 “2345 网址导航”,觉得就是个 “工具软件老玩家”,但现在人家早把重心扎进了 AI、脑机接口这些前沿赛道,甚至敢跟 Neuralink、Mobileye 掰手腕?
今天咱就用能听懂的话,把它的家底、潜力、雷区一次讲明白!
一、先划重点:现在的岩山,早不是当年的 “流量工具商” 了
一句话定性:传统业务撑场面,新业务闯未来。
核心业务分三块,咱逐个拆透:
1.基本盘:互联网信息服务(占营收 84.5%)。
靠 2345 网址导航、浏览器吃饭,累计用户确实攒了 10 亿 +,但现在就是 “瘦死的骆驼”——2025 年中报营收 3.17 亿,同比还降了 6.38%,毛利率才 27.43%,跟 360(毛利率约 50%)比差了快一半!为啥?
因为百度、某信小程序这些 “超级入口” 把流量抢完了,用户打开导航的次数越来越少,只能算 “苟住不亏”,想增长基本没戏。
2.新引擎:AI + 脑机接口(未来的核心)。
这才是现在市场盯着它的原因,咱分两个爆点说:
◦智能驾驶:子公司 Nullmax 搞全栈自研方案,能适配英伟达、TI 芯片,已经拿到上汽、奇瑞的量产订单,毛利率超 60%(比传统业务香太多),但 2024 年营收才 3400 万,占比仅 11.1%,还没成气候;
◦脑机接口:这是真 “王炸”!
岩思类脑研究院用非侵入式技术(不用开颅),在《黑神话悟空》里实现精准操控,医疗领域癫痫诊断准确率 92.7%,技术论文还上了《Nature》子刊 —— 要知道国际龙头 Neuralink 还在搞侵入式,它这技术在非侵入赛道算 “全球领先”;
◦还有 AIGC:自研的 Yan 大模型不走 Transformer 路线,端侧离线推理速度能跟 Llama3 打平,训练成本才行业 1/10,还跟华为鸿蒙合作预装了 10 万台设备,端侧 AI 这块有真壁垒。
3.副业:硬科技投资(利润波动的 “双刃剑”)。
投了些半导体、新能源公司,2024 年靠投资收益帮利润撑了不少,但这玩意儿不稳定,今年赚明年亏,不是长久之计。
二、财务数据分析:利润大增是 “虚胖”?
咱不搞复杂表格,用 “人话” 解读 2025 中报关键数据,别被数字绕晕:
•营收 & 利润:营收降 6.38%,但归母净利润 6710 万,同比增 81.51%—— 看着亮眼吧?
但得拆穿:利润增长靠的是投资收益,不是主营业务硬增长,相当于 “副业救主”;
•毛利率 & 净利率:毛利率 27.43%(同比降 41%),净利率才 0.97%,说白了就是 “传统业务成本涨,新业务没规模化,赚钱能力在掉”;
•现金流 & 偿债:经营现金流净额 - 0.02 元 / 股(同比降 262%),收现比 - 62.22%—— 简单说 “东西卖了,钱没收回来,回款差”;但好在资产负债率才 2.27%,现金超 30 亿,财务底子稳,不怕短期缺钱;
•估值:TTM 市盈率 774.52 倍,比 AI 硬件行业均值(100 倍)高 6 倍多,市净率 4.88 倍(低于商汤的 8.2 倍,但高于 360 的 1.5 倍)—— 这估值明摆着 “博弈未来的脑机、AI 能兑现”,一旦兑现不了,则是风险!)
三、竞争格局:传统业务 “保第三”,新业务 “争冠军”
咱看它在行业里的位置,分三块说透:
1.互联网服务:第二梯队挣扎。
2345 网址导航用户 3.76 亿,占 PC 浏览器市场 12%,排第三(前两名是 360、搜狗),但用户流失率一年比一年高,只能 “守住基本盘”,想再往上冲根本没机会。
2.智能驾驶:小玩家但有 “杀招”
在国内 L2 级 ADAS 市场占比仅 1.5%,跟 Mobileye(45%)、地平线(12%)比差远了,但优势是 “低成本”—— 单颗 TDA4 芯片就能实现行泊一体,还能适配海外车企,要是能拿到更多订单,说不定能 “四两拨千斤”。
3.脑机接口:技术龙头但没量产。
现在还没规模化收入,没正经市场份额,但对手里:国内脑陆科技、博睿康的操控精度比它差 10%+,国际 Neuralink 的侵入式技术风险高、普及难,它这非侵入式(精度 98%、延迟
四、最大看点:研发砸钱换壁垒,政策踩对 “风口”
这公司最让我在意的是 “研发狠劲”——2024 年研发费 2.39 亿,同比增 168%,占营收 36.1%(行业平均才 15%),研发团队 500 多人,核心成员全是中科院、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出来的,专利 1756 项,光脑机接口发明专利就 37 项,这投入在中小市值公司里算 “舍得下本”。
技术突破必须敲黑板:
•脑机接口:非侵入式操控比侵入式还准,医疗级产品计划 2026 年量产,这要是成了,能颠覆医疗康复、游戏娱乐赛道;
•Yan 大模型:端侧离线推理效率 7-8 tokens / 秒,支持中文离线对话,训练成本仅行业 1/10,在智能家居、工业设备上潜力大。
更巧的是,它还踩对了政策风口:
•脑机接口进了《“十四五” 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标贵州、内蒙古智算中心项目(订单超 50 亿);
•AIGC 拿了上海专项补贴 2 亿,Yan 大模型入选 “上海 AI 十大创新技术”,政策红利直接送上门,这运气谁看了不羡慕?
五、未来预期:得迈过 3 道坎。
机构现在挺乐观,预测 公司2025 年营收 15 亿(同比 增长 80%),核心就看 AI 业务能不能冲到 45% 的收入占比。公司自己的规划也清晰:
•短期(1 年):推脑机接口医疗认证,让 Yan 大模型落地工业、医疗;
•中期(2 年):并购半导体 / 车企公司,扩大智能驾驶客户群;
•长期(3 年):搞 “脑机 - AI - 物联网” 生态,对标 Neuralink+OpenAI 的组合。
产能也跟上了:脑机接口产线年底建成,年产能 50 万台;
智能驾驶产线扩建,2026 年目标配套 100 万辆车 —— 这规模要是兑现,业绩才能真 “起飞”。
但风险必须说透,别只画饼:
1.传统业务下滑快:要是 AI 业务增速低于 50%,净利润可能直接转负;
2.技术落地慢:脑机接口医疗认证得等 2026 年,智能驾驶订单交付万一拖延,预期可能落空;
3.监管风险:AIGC 监管趋严,Yan 大模型要是后续备案没过,业务拓展直接卡壳。
六、最后给句实在话:机会与风险并存!
•优势:技术壁垒高(脑机接口、大模型全球有竞争力)、政策红利多、财务安全垫厚;
•缺点:业绩没跟上估值,传统业务拖后腿,技术兑现不确定性大。
家人们觉得岩山科技的转型能成功吗?
或者还有哪些细节想分析?评论区聊起来!
视频内容仅做知识分享,
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依据。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廉颇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