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近期气温快速回升,小麦进入返青拔节的关键期,浇水管理成了农户最关心的问题。浇不浇?怎么浇?别急!我们结合多地农技专家的建议和实际案例,为你梳理出科学浇水攻略,既省钱又保产!
随着近期气温快速回升,小麦进入返青拔节的关键期,浇水管理成了农户最关心的问题。浇不浇?怎么浇? 别急!我们结合多地农技专家的建议和实际案例,为你梳理出科学浇水攻略,既省钱又保产!
1.墒情差、旱象明显的麦田
判断方法:抓一把土捏成团,松手后散开说明墒情不足(持水量低于65%)。若土壤表面已出现裂缝,或播期晚、未浇越冬水的麦田,必须立即浇水!
作用:返青期是小麦需水高峰,缺水会导致分蘖减少、成穗率下降,直接影响产量。
2.弱苗、黄苗地块
冬前生长不良、群体不足的麦苗,需“水肥双管齐下”。浇水时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促进根系发育和分蘖转化。
3.遭遇倒春寒预警的地块
若预报有强降温,可在寒潮前2-3天小水灌溉,利用水的“保温效应”减轻冻害。但需注意:浇水后需确保水分完全下渗,避免地表结冰。
1.旺长麦田
植株过高、叶片浓绿的旺苗,盲目浇水会加剧徒长,导致后期倒伏。应推迟到拔节期再浇,并通过镇压控旺。
2.黏土地或墒情过高的地块
黏性土壤持水量超过70%时,浇水会降低地温、影响根系呼吸。可暂缓浇水,待拔节前再调整。
3.已拔节或盐碱涝洼地
拔节后的小麦抗寒性下降,浇水易引发冻害;盐碱地浇水可能加剧土壤板结,需谨慎。
1.看天:选对时间
最佳时段:连续晴暖天气,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地温稳定在3℃以上)。
避坑:避免寒潮当天或低温阴雨天浇水,否则地温骤降会“冻伤”麦苗。
2.看地:灵活控量
沙土地:保水性差,需“少量多次”,每次每亩浇40立方米左右。
黏土地:采用小水慢灌,防止积水烂根。
3.看苗:分类管理
弱苗:返青初期浇透水,搭配氮肥促生长。
壮苗:推迟到拔节期,结合追肥提高成穗率。
1.镇压提墒:浇水前用镇压器压实土壤,减少水分蒸发,还能控旺防倒伏。
2.划锄保墒:浇水后地表稍干时浅锄2-3厘米,切断毛细管,减少水分流失。
病害田先治病再浇水:茎基腐病、纹枯病地块,需先喷药杀菌,避免浇水传播病菌。
除草剂慎用:浇水后3天内避免打药,防止药效流失或引发药害。
防倒春寒预案:若寒潮后麦叶发黄,立即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促进恢复。
总结:小麦浇水绝非“一浇了事”,需结合墒情、苗情、天气灵活调整。记住口诀:“弱苗早浇促分蘖,旺苗晚浇防倒伏,旱地抢浇保成活,黏土缓浇不烂根”。掌握这些技巧,今夏丰收稳了!
来源:农民小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