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娱乐圈,数据就像一块无形的“金字招牌”,流量、热度数据不仅能彰显艺人的商业价值,更是作品成绩的直观体现。但当数据被误读、夸大甚至造假时,一场风波便在所难免,蓝盈莹工作室的道歉事件,正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
在娱乐圈,数据就像一块无形的“金字招牌”,流量、热度数据不仅能彰显艺人的商业价值,更是作品成绩的直观体现。但当数据被误读、夸大甚至造假时,一场风波便在所难免,蓝盈莹工作室的道歉事件,正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
8月30日,蓝盈莹工作室发布电视剧《生万物》角色战报,本想为蓝盈莹在剧中饰演的配角“银子”画上圆满句号,却引发轩然大波。战报中宣称“银子”斩获抖音、微博、云合等多个平台“TOP1角色”标签,还列出“全网热搜216个”“弹幕互动破亿”等亮眼数据。可很快,网友便发现其中猫腻。所谓“抖音TOP1”只是极短时段登顶,并未进入总榜前十;“微博TOP1”也仅是单日热度,该剧全角色总榜第一其实是杨幂饰演的“宁绣绣” ,讨论量远超“银子”。
面对潮水般的质疑,工作室7小时后编辑微博置顶道歉,称“数据更新错误,已完成更正”,删去所有“TOP1”表述,仅保留“弹幕破亿”“微博角色讨论量145万”等可验证数据,战报制作方也在朋友圈承认“审核失误”。虽然道歉与更正及时,但这次数据乌龙还是引发热议。
在当下娱乐圈,数据注水现象屡见不鲜,虚假播放量、刷榜刷赞等行为破坏行业生态,让真正有实力、作品优质的艺人被埋没,也让观众对数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蓝盈莹工作室这次道歉,是对自身失误的补救,也是整个行业的一次警醒。
它提醒从业者,在追逐热度与流量时,更要坚守数据诚信,用真实成绩说话,只有这样,娱乐圈才能健康发展,观众才能看到更多优质作品 。
来源:小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