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加工食品影响男性生殖健康|一周科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1 11:53 1

摘要:食用超加工食品(如汉堡、薯条等)可增加机体热量摄入,损害健康。近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基础代谢研究中心Romain Barrès团队完成了一项43名男性志愿者参与的营养试验(NCT05368194),检测了超加工食品对生殖和代谢健康的影响。参与者从食用未加工食品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撰文 | 姚湧 小学森 庐州月

责编 | 既来知

● ● ●

1

超加工食品影响男性生殖健康

图片来源:pixabay.com

食用超加工食品(如汉堡、薯条等)可增加机体热量摄入,损害健康。近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基础代谢研究中心Romain Barrès团队完成了一项43名男性志愿者参与的营养试验(NCT05368194),检测了超加工食品对生殖和代谢健康的影响。参与者从食用未加工食品转变为超加工食品后,体重、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均会增加,并且与摄入的热量无关。此外,志愿者体内参与能量代谢和精子生成的几种激素也受到影响,如生长/分化因子15和促卵泡激素水平降低。超加工食品还会使精子质量受损,总运动能力下降。食用超加工食品后,志愿者血浆锂含量降低,血清中邻苯二甲酸酯单(4-甲基-7-羧基庚基)邻苯二甲酯(cxMINP)水平呈上升趋势。该研究提示,无论摄入多少热量,食用超加工食品都会对男性心脏代谢和生殖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文章链接:

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25)00360-2

2

快递业务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有多大?

城市电子商务的兴起推动了快递服务前所未有的扩张。据统计,2022年,全球包裹量已经超过1600亿件,其中我国占总量的69%。快递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Hong Liao团队通过整合航运记录、地理空间建模和大气化学传输模型,对我国快递行业的排放及其环境负担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021年,快递运输排放了239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和166.4千吨大气污染物当量。这些排放对连接主要城市群的关键交通区域居民的健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析显示,这些区域仅处理了12.7%的包裹,但占总排放量的37.3%。2021年,快递相关污染共造成5100人过早死亡,但到2050年,实施协同缓解措施可以防止超过25.6万人过早死亡。

►文章链接:

3

火星尘埃或可对人类肺脏造成毒性损伤

图片来源:freepik.com

当地时间2025年8月26日18时30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星舰”(Starship)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从得克萨斯州发射升空,成功实施了第十次试飞。人类对月球和火星的探索将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外星尘埃。近日,瑞典卡罗利斯卡医学院Jie Ji团队运用多细胞肺黏膜模型研究了火星粉尘模拟物JSC Mars-1(可吸入直径1.45 μm)的潜在肺毒性。结果显示,与无粉尘对照组相比,中剂量(222 μg/cm2)和高剂量(890 μg/cm2)的JSC Mars-1使得支气管上皮细胞坏死相关基因HMGB1的表达升高。细胞总活性氧(ROS)水平呈JSC Mars-1剂量依赖性增加。JSC Mars-1还会使细胞抗氧化相关基因HMOX-1和SOD3的表达增加。高剂量JSC Mars-1造成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和基因表达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升高。简而言之,JSC Mars-1粉尘提升了肺组织的氧化应激和免疫反应,表现出一定的毒性作用。

►文章链接:

4

环境绿化可减轻非传染性疾病负担

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绿地是我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益于身心健康。然而,绿地空间对全球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影响尚不清楚。近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Bo-Yi Yang团队通过混合效应回归分析了2000-2021年204个国家/地区的绿地-非传染性疾病关联。该团队发现,更大面积的绿地与更少的非传染性疾病相关死亡和残疾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有关。如若在2000年至2021年期间保持绿地空间的峰值水平,全球可减少166万非传染性疾病相关死亡和3768万残疾调整生命年,节省近100亿美元。该研究揭示了绿地空间在减轻全球非传染性疾病负担方面的潜力,为制定非传染性疾病的环境管理和干预政策提供了科学支持。

►文章链接:

5

不可忽视的病原体跨物种传播

在病原体监测中,非传统养殖动物和野生哺乳动物往往被忽视。近日,复旦大学流行病学系粟硕团队通过对973种无症状哺乳动物的粪便和组织样本进行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测序,鉴定出128种病毒(包括30种新病毒和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属)、10255种细菌(7000多种未见描述)、201种真菌和7种寄生虫。其中13.3%的病毒同时存在于养殖动物和野生哺乳动物,包括发现于亚洲黑熊的犬冠状病毒、兔子的盖塔病毒和野生豹猫的H5N1禽流感病毒2.3.4.4b分支。该团队还确定了养殖动物和野生哺乳动物之间潜在的细菌病原体传播,以及与人类细菌具有高度遗传相似性的细菌菌株。此外,研究人员还在哺乳动物微生物组中观察到157个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与人类微生物组的ARG具有99%以上的一致性。该研究再次强调了人与动物之间病原体相互传播的高风险。

►文章链接:

6

疼痛基因SLC45A4

多胺(Polyamines)是一类调节性代谢产物,在转录、翻译、细胞信号传导中起着关键作用,并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中风、癫痫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此外,多胺还与疼痛有关。遗憾的是,神经系统内控制多胺转运的机制尚不清楚。近日,牛津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系David L. Bennett团队在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进行了一项慢性疼痛强度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疼痛强度与SLC45A4基因座的变异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在小鼠神经系统中,Slc45a4的表达在背根神经节内的所有感觉神经元亚型中都很丰富,包括痛觉感受器。进一步研究表明,SLC45A4是一种选择性质膜多胺转运蛋白。缺乏SLC45A4的小鼠表现出正常的机械敏感性,但实验性持续疼痛的敏感性降低:这与C-多模态疼痛感受器的兴奋性降低有关。该研究确立了神经元多胺转运在疼痛感知中的作用,为治疗疼痛提供了新靶点。

►文章链接:

来源:知识分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