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799年正月初三,北京城笼罩在罕见的严寒中,紫禁城里的金砖地面结了一层薄冰。89岁的乾隆在养心殿咽下最后一口气时,窗外飘着鹅毛大雪。
1799年正月初三,北京城笼罩在罕见的严寒中,紫禁城里的金砖地面结了一层薄冰。89岁的乾隆在养心殿咽下最后一口气时,窗外飘着鹅毛大雪。
这个统治中国63年的老人不会想到,他最宠信的大臣和珅,竟在他死后第三天就被新皇帝软禁在灵堂。
更让人震惊的是,当侍卫们冲进和府抄家时,抬出来的金银财宝足足搬了三天三夜,最后清点的数额相当于大清十余年的国库收入!
当嘉庆皇帝当面质问和珅贪这么多钱怎么花得完时,这个将死之人的回答,竟让九五之尊当场羞愧得无地自容……
和珅的起点其实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低得多。他出生在钮祜禄氏的一个旁支,三岁丧母,九岁时父亲常保又在福建任上病故。
年幼的和珅和弟弟和琳差点被赶出家门,幸亏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位偏房保护,才保住祖宅。在咸安宫官学读书时,他连买纸笔的钱都要靠同学接济。
就是这样一个穷小子,却展现出惊人的语言天赋,不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还自学了朝鲜语和西域方言。
1775年秋天,乾隆在御花园偶遇这个英俊侍卫,随口用藏语问了几句西藏风情,没想到这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对答如流,甚至能说出六世达喇嘛进京时的细节。
皇帝大感兴趣,又考他蒙古部落的分布,和珅竟将科尔沁、察哈尔等部的牧场范围说得一清二楚。这次偶遇让和珅从此平步青云,从銮仪卫侍卫一路升到户部侍郎。
和珅确实有真本事。1780年云南铜矿亏空案,三任钦差都查不出问题,他去查账三天就发现症结,有人利用云南与京城的银铜差价,虚报运输损耗套取官银。
1781年山东黄河决堤,他提出的"以工代赈"方案不仅修好三百里堤坝,还让数万灾民有了生计。这样的能干大臣,本该成为一代贤臣,转折发生在1781年那次甘肃巡查。
当地巡抚连夜送来五万两白银,求他在工程款上通融。那天晚上,和珅对着白花花的银子坐了一夜,天亮时,管家发现书房的地砖上全是踱步的脚印。
从1781年到1795年,和珅的贪腐之路越走越远。他发明了"议罪银"制度,官员犯罪可以交钱抵罪,这些钱直接进入乾隆私库。
最夸张时,一个布政使的明码标价二十万两白银。他还创立"赎罪银",犯人可以花钱减刑,甚至死囚都能用钱买命。这些钱大部分流进了乾隆的私库,供他南巡、修建园林之用。
史书记载,乾隆晚年六次南巡每次花费都在二百万两以上,修建清漪园(颐和园前身)用银四百八十万两,举办千叟宴一次就耗费八百万两。
而当时国库年收入才七千万两。和珅还想出个"贡献银"的主意,让盐商、洋行"自愿"捐输,实际上是把商业税收变成了皇帝的私房钱。
但精明的和珅忘了最重要的事:乾隆已经八十五岁了。1796年正月初一,当老皇帝颤巍巍地把玉玺交给嘉庆时,和珅竟自作聪明给新君送去玉如意。
他以为这是讨好,殊不知嘉庆在日记里写:"此阉竖之所为,甚为可恨!"更致命的是,老皇帝说话含糊不清,只有和珅能听懂,于是朝政成了"和珅传话-嘉庆下旨"的荒唐局面。
有次早朝,乾隆咕哝了几句,和珅翻译说皇上要查某省亏空,事后嘉庆发现完全是和珅借机整治政敌。
1799年正月初四,乾隆停灵景山观德殿。穿着孝服的和珅突然被侍卫围住,嘉庆旨意:"守直殡殿,不得任自出入。"这位军机大臣还想像往常一样塞银子打点,却被告知自己已被罢官。
五天后,刘墉等大臣联名上书,列出和珅二十条大罪。最讽刺的是第一条:"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在朕前先递如意。"
正月十七日开始抄家,侍卫们惊呆了。和府地窖里埋着三千斤银锭,库房堆着南海珍珠、西洋钟表、前朝字画。在夹墙里发现金佛座像,佛像肚子里塞满宝石。
更别说遍布全国的当铺、田庄、银号。统计清单整整报了三个时辰,总值八亿两白银。
当时清朝年收入才七千万两,这意味着和珅一人贪了国家十余年的岁入!连朝鲜使臣都在日记里写:"大清之富,尽在和府。"
嘉庆原本下令将和珅凌迟处死,最后在十公主苦苦哀求下改为赐白绫。临刑前夜,皇帝亲自来到刑部大牢。看着这个曾经权倾朝野的臣子,嘉庆突然问:"你贪这么多银子,花得完吗?"
和珅沉默良久,缓缓抬头:"皇上可知先帝六次南巡花费多少?修建颐和园又用多少?甘肃赈灾、台湾用兵,哪样不是臣想办法筹的银子?若无臣筹措,国库早十年就空了。"
这句话像记耳光扇在嘉庆脸上。他当然知道,光是乾隆八十大寿就花了八百万两,而当时国库年入才七千万两。
和珅确实贪了,但每一笔大支出都经过老皇帝默许。正月十八日凌晨,和珅在狱中留下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自缢时脖颈的红痣还在渗血,像极了他初见乾隆那天的朱砂印。
和珅倒台后,嘉庆疯狂反腐却收效甚微。他严查各地亏空,结果发现全国省库没有不亏空的。1820年他去世时,国库比乾隆朝更空虚。
历史总是循环,半个世纪后李鸿章留下的家产,竟然超过清朝十五年国库总收入。和珅的悲剧不在于贪,而在于他成了皇权制度的牺牲品。
皇帝需要钱时他是白手套,需要立威时他就是替罪羊。
直到今天,故宫养心殿的砖缝里还留着当年抄家的印记。那些被砸开的地砖仿佛在诉说:绝对权力必然导致绝对腐败。
和珅用八亿两白银买来一场空,嘉庆用忠臣头颅换得明君美名,唯有紫禁城的红墙黄瓦依旧,冷眼看着又一个轮回上演。
当我们翻阅这些发黄的历史档案时,不禁要问:究竟是和珅贪了朝廷,还是朝廷贪了和珅?这个问题,值得每个读史之人深思。
来源:林里看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