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潍坊安丘打造农产品全链条服务质量管控体系——从种好一棵大葱开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1 09:50 2

摘要:安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中心检测室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检测。记者 杨小凡 通讯员 凌慧璇 摄8月22日,安丘市兴安街道汶南村大葱种植户张金福站在地头,看着农安员李津进行现场取样,他黝黑的脸上带着一丝紧张,因为这次取样检测结果,决定着30亩大葱能否顺利上市。

安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中心检测室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检测。记者 杨小凡 通讯员 凌慧璇 摄8月22日,安丘市兴安街道汶南村大葱种植户张金福站在地头,看着农安员李津进行现场取样,他黝黑的脸上带着一丝紧张,因为这次取样检测结果,决定着30亩大葱能否顺利上市。大葱是汶南村的主要种植品类,全村种植220亩。“大葱抽样结果显示‘合格’。”张金福松了一口气,这就意味着,他3个多月的辛勤付出终于迎来收获的曙光。这是安丘打造农产品全链条服务质量管控体系的一个缩影。从种好一棵大葱,到种好460余万吨农产品,安丘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管理标准贯穿始终,不仅摘得了农产品出口“三个全国第一”——蔬菜出口量第一、农产品出口企业数第一、出口品类第一,也为全国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可参考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守住良田沃土,滋养菜茂粮丰安全放心的农产品,首先是产出来的。决定农产品品质的第一道关口,在土壤。走进景芝镇孟赫生态农场,伴随着翻抛机的轰鸣声,鸡粪与秸秆在44日内转化为137.9吨黝黑肥沃的“黑金”。“有机肥不仅环保,还能有效改良土壤品质。好土才能长出好的农产品,才能孕育出好味道、老味道。”农场负责人孟庆军看着抛向田野里的有机肥,感慨地说。安丘拥有3468家养殖场户,年产畜禽粪污约207万吨,粗略估算,这些畜禽粪污所含的氮磷钾养分相当于4万吨复合肥。如何将这些曾经的“废弃垃圾”变成“资源宝藏”?安丘创新构建“1+14+N”全域有机肥推广机制,即“1个高标准有机肥生产核心基地+14个镇街辅料存放点+N处有机肥生产服务点”,引入山东农大有机肥发酵关键技术和工艺,将堆肥时间从传统的180天压缩至44天,并推行“送肥到田”的社会化服务模式。目前,安丘92%的畜禽粪污、95%以上的秸秆变废为宝,实现高效循环利用,土壤有机质含量稳步上升。有机肥能让土地重现健康活力,生物技术也一样在田间大展身手。“我们用生物质炭改良土壤,土传病害减少90%,姜辣素提升30%,产品价格实现翻倍。”斧创生态大姜产业园的生态姜研发中心内,总经理赵永岗介绍,公司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联手进行攻关,首创“生物质炭土壤改良技术”,通过根际土壤置换吸附重金属、优化微生物菌群,有效修复了土壤,破解了大姜重茬病害的难题。一方好土,长一方好品。守得住良田沃土,才养得出菜茂粮丰,更夯得牢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根基。用好“码上”认证,打通信任链条凌河街道的汇海生态农场里,一包包蔬菜经过打包装箱,陆续进入冷链运输车内,用不了多久,这些蔬菜就会出现在北京、上海、东京等国内外城市的商超货架上。每一包蔬菜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扫描二维码,这包蔬菜的“身世”一目了然:从播种施肥、田间管理,到检测加工、出口通关——就像安丘农业本身,真实、透明、可信。520余公里之外的北京新发地市场,“安丘农耕”产销对接服务中心整齐摆放着安丘运来的各种果蔬特产。随机拿起一盒果蔬,只见两侧分别有一绿一蓝的标签。绿色标签是“成长档案”,手机一扫,就能看到从种植农户、生产基地到质量检测的全部信息;蓝色标签是安丘联合中检集团为优质农产品设计的“生态身份证”,依托中检全球商品溯源云平台的数据支撑,为农产品进行生态品质背书。这套“双码”认证体系,由“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码”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溯源码”两部分组成,既确保了产品质量可追溯,又验证了产地生态资质,真正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透明。“双码”认证,是安丘创新质量管控模式的具体实践。通过为农产品植入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不仅打通了消费者的信任链条,更重要的是筑牢了安丘农产品的品牌底座。当逢润春农场的紫芦笋卖到60元一公斤、雅茹家庭农场的土豆卖到8元一公斤,消费者用“真金白银”为这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投出了信任票。目前,安丘“双码”认证体系已初见成效,13种果蔬获得国际认可的“生态标签”,30余万亩基地实现生态转型。“双码”认证不仅守护了绿水青山,更成为突破国际绿色壁垒、赢得高端市场的“金钥匙”。搭建智慧平台,实现三级协同农产品生产,就要面对种植户分散、监管难度大等现实情况。在安丘,13万种植户分散经营着60万余个地块。如何实现对高度分散生产的有效监管与服务?在安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中心,实时更新的“农安电子地图”正给出“安丘方案”。点动鼠标,安丘电子地图上60万余个地块、187家加工企业、1161家农药经营单位和136个集贸市场的信息显示在大屏幕上。“地里种的什么?是谁种的?面积有多少?什么时候收获上市?这些信息都会录入系统,不仅实现一键查询,还能保证果蔬产品先过检后上市,从而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安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坤清说。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安丘配备了51名专职人员、34名专业技术人员、108名一线农安员和14个镇级管理服务站,构建起覆盖“市、镇、村”的三级质量服务网络。无数条果蔬农产品检测数据,经由工作人员的仪器,源源不断地汇入电子地图中,做到农事操作可记录、可追溯、可核查。所有农产品上市前,都需经过以安丘市级检测为主、镇级快检为辅的抽检。检验检测部门3000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内,高通量快检设备3分钟可出具结果,可日处理400多批次,同步筛查91种常见农残。石堆镇检测室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10分钟内就能为准备上市的蜜桃出具“品质证明”。这套依托市级专业检测与镇村快速响应相结合的服务机制,实现了从产地到市场的全程无缝链接。制定全国首个生态产品评定标准,推广土壤修复、生物防控等核心技术,建立起可量化、可验证的生态种植规范……在此基础上,安丘更进一步,成立了农产品国际标准比对中心和出口技贸服务中心,可动态追踪全球57个国家、地区的最新法规和标准变动,覆盖超过1600类农产品标准、16万余项安全参数,为全国600余家企业提供标准服务,已护航价值逾7亿元的农产品顺利出海。未来,张金福的大葱可能会出现在北京的农贸市场、日本的拉面馆、欧洲的商超,而由这棵大葱延伸出来的土地与作物、创新与技术、种植户与消费者的故事,正在续写安丘新的农业创新篇章。记者:薛静编辑:冯媛媛

来源:在东北的日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