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商务部这招"釜底抽薪",把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搅得鸡犬不宁!8月29日,英特尔大连、三星西安、SK海力士无锡三家工厂被移出"经验证最终用户"(VEU)名单,意味着它们从美国进口设备要逐笔申请许可证,120天后彻底断供。商务部连夜回应:"美方将出口管制工具化,严
美国商务部这招"釜底抽薪",把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搅得鸡犬不宁!8月29日,英特尔大连、三星西安、SK海力士无锡三家工厂被移出"经验证最终用户"(VEU)名单,意味着它们从美国进口设备要逐笔申请许可证,120天后彻底断供。商务部连夜回应:"美方将出口管制工具化,严重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
VEU授权原本是美国给外企的"通关文牒",允许它们无需额外审批就能进口美国设备。但这次美国直接"摘牌",让三家企业陷入两难:
三星西安工厂承担全球30%的NAND闪存产能,SK海力士无锡厂供应全球20%的DRAM芯片。设备进口周期从原来的1个月拉长到3-6个月,生产线可能被迫降速甚至停工。
10纳米以下DRAM和128层以上NAND闪存的扩产计划全泡汤。三星原本计划2025年在西安量产176层NAND,现在设备到位时间成谜。
每笔订单都要支付2-5万美元的许可证申请费,一年下来光行政成本就增加数千万美元。更麻烦的是,设备断供导致良品率下降,单颗芯片成本可能上涨15%。
这次制裁表面针对外企,实则剑指中国半导体产业:
1. 绞杀AI芯片命门:HBM(高带宽内存)是AI芯片的"心脏",三星SK海力士掌握全球95%产能。美国想通过断供设备,让中国AI企业无法获取先进存储芯片,拖慢算力建设节奏 。
2. 离间中韩产业联盟:韩国半导体对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40%,三星SK海力士在华工厂雇佣超5万名员工。美国试图用"二选一"逼迫韩国企业站队,削弱中韩产业链协同效应 。
3. 测试中国反制底线:美国商务部特意留出120天缓冲期,就是要看中国如何应对。如果中国采取强硬措施,美国可能借机扩大制裁范围;若反应温和,将进一步加码限制。
面对美国步步紧逼,中国早有后手:
《反外国制裁法》明确规定,对实施歧视性措施的外国实体可采取冻结资产、禁止交易等反制措施 。去年美光因网络安全问题被禁售后,其在华市场份额被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瓜分,这次三星SK海力士若配合美国制裁,可能面临同样下场。
中国正加速推进Chiplet(芯粒)技术,通过3D封装实现性能突破。华为最新麒麟芯片已采用该技术,用14纳米工艺达到7纳米性能,直接绕过EUV光刻机限制。长江存储与北方华创合作开发的232层NAND闪存设备,国产化率已达60% 。
中国是全球最大半导体消费市场,占全球33%份额。美国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等设备商在华收入占比超20%,若中国限制其产品进口,这些企业将面临巨额损失 。
这场"芯片战争"没有赢家。美国以为能通过精准打击遏制中国科技崛起,却不知中国早已构建起"双循环"产业体系。从长江存储的232层NAND到华为的Chiplet技术,从《反外国制裁法》的法律利剑到14亿人的消费市场,中国正用实力证明:技术封锁只能激发创新斗志,产业霸权终将被历史洪流冲垮。这场博弈的最终赢家,必定是坚持开放合作、拥抱全球化的一方。你认为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坦荡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