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610.6万对的数据,让许多社交空间陷入沉默。民政部数据显示,这一数字较2013年峰值下降54.7%,不足十年前的一半。有人说90后在远离婚姻,实则是传统婚姻叙事与现实脱节——社会布景已换,旧剧本仍在重复。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610.6万对的数据,让许多社交空间陷入沉默。民政部数据显示,这一数字较2013年峰值下降54.7%,不足十年前的一半。有人说90后在远离婚姻,实则是传统婚姻叙事与现实脱节——社会布景已换,旧剧本仍在重复。
图片取材于网络
官方统计显示,当前90后结婚率跌破20%。与上一代“一纸定终身”不同,年轻人更重自我成长。江苏省民政厅2023年报告显示,该省结婚登记量较五年前降超30%。将此归咎于“挑剔”失之片面:月薪两万女性可能被催辞职带娃,背负“六个钱包”买房的男性仍被指“不上进”。
现实压力清晰可见:2024年全国彩礼均值约为城镇居民年均收入2.1倍,重点城市房价收入比15:1,0-17岁儿童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14.9%——此时谈"感情可培养",难免让人问:成本谁来担?
图片取材于网络
性别结构也需正视。国家统计局2024年数据显示,20-34岁乡村性别比116.19(女为100)。相亲会上女性排队的现象背后,是年轻人对“安排式婚姻”的疏离:女性独自生活自在,男性攒钱之余更想陪父母。晚婚、不婚被贴“叛逆”标签,实则是现实权衡后的理性选择。
有人提议降法定婚龄,遭网友反问:“18岁结婚,28岁离婚,38岁带娃如何生活?”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24)明确,住房、教育压力是首要阻碍。2023年杭州、深圳推婚育补贴、放宽落户,登记量未显著回升——年轻人要的是切实减负,而非形式化调整。
图片取材于网络
离婚率变化亦值得深思。2015-2023年离婚率从2.8‰升至3.4‰,增幅21.4%,但同期80后、90后心理健康趋好。正如读者所言:“人生不是为完成他人期待,而是可自选剧本”。这不是否定婚姻,而是告别“不合适就将就”。
图片取材于网络
父母辈“柴米油盐的安定”背后,藏着“将就一生”的遗憾。即便看似圆满的婚姻,女性承担76%家务、男性隐忍压力的隐形对抗从未消失。
90后不是拒婚,而是拒做利益交换的牺牲品。他们在等能一起吃外卖、沉默也不尴尬的人,是默契而非扮演,更不是与时间赛跑的将就。
图片取材于网络
低结婚率不是危机警报,而是现实镜子。新一代婚恋观中,忠于自我与多元生活值得尊重。
数据虽冷,选择温热。唯有改革住房、教育、劳动保障,为年轻人减负,婚姻才能从“必修课”变回“美好选项”。别让旧剧本困住新舞台——答案,正在他们的坚定步伐里生长。
来源:四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