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如果亲眼看到200年后满清统治下的中国人会后悔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1 08:00 1

摘要:吴三桂从来不是有民族大义之人,他一直将个人利益置于绝对首位,在他的价值体系中,权力、地位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亲戚伦理。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和利益诉求,毫不犹豫地将父亲和儿子作为博弈的筹码,完全不顾及他们的生死安危,这种行为是极其罕见和极端的。

吴三桂就是一个军阀。崇祯给他饭吃,他就跟着崇祯干满清。满清给他饭吃,他就剃发易服跟着满清干农民军。康熙要夺他饭碗,那他就反了。

吴三桂从来不是有民族大义之人,他一直将个人利益置于绝对首位,在他的价值体系中,权力、地位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亲戚伦理。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和利益诉求,毫不犹豫地将父亲和儿子作为博弈的筹码,完全不顾及他们的生死安危,这种行为是极其罕见和极端的。

吴三桂的行为不仅是对亲情的背叛,更是对基本人伦道德的严重践踏,他似乎没有任何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一种近乎疯狂的自私和冷酷。

吴三桂活着时,就已经非常后悔了。

吴三桂当初一念之差,叛顺降清。导致老爹吴襄和全家三十八口人惨死,他内心是震惊的。最开始吴三桂还想在清、顺之间玩权谋,结果和李自成开战后战况不利,被逼得亲自去清军大营剃发降清,投降后被多尔衮有意安排在远离前线的地方。此时,他已经是全部梭哈上了赌桌,下不来了。

几乎,吴三桂最后就是被多尔衮驾着一路向南,一路屠杀,一路建立功勋,一路双手沾满了同胞的累累鲜血。他去陕西镇压义军,一路从陕西打到四川再打到云南。在云南开藩设府、裂土封王。

根据他自己写的檄文和旧部对他的回忆,我们发现吴三桂晚年爱看戏。

他内心深处也是真的很后悔,也知道自己闯了多大的祸,犯下了多大的罪过。因此,每次看戏必点岳飞的戏。而且遇到部下有喜欢喝酒的,就拉着一起喝,不论官职大小。每次喝高了,就痛骂自己:吾竟不是人。然后哭,哭完了继续喝。此事,是三藩之乱后,被流放到关外的部下对朝鲜使臣回忆所留下的记录。

“吴王在云南,遇士卒善饮酒,每遇戏,好点岳武穆事,见之大哭,仍曰:天下如此,藩竟不是人。言讫复哭,哭罢复饮,此可见其志所在也。后来事虽不厌人意,要是雄杰间世人也。”金昌业《燕行日记》卷二。

这是典型的借酒消愁啊!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吴三桂都在想:好歹还是给这么多部下、子孙留下了荣华富贵,我虽对不起先帝,对不起全家,对不起被自己镇压的义军和百姓,但我吴三桂对得起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和自己的子孙后代。

他一直努力靠看戏、喝酒和自我安慰来麻痹自己,然后坚持到三藩之乱。

吴三桂的一生,就充分显示了英雄和小丑的差别在哪儿。他私德无亏,大义荡然无存。他对部下好事做尽,甚至有人背叛他,他都送银子给对方,满足对方要求。凡是来他门下求官的,只要能办到,最后都是送银子上路。

但是当他站在历史舞台的时候,他的各种所作所为让他变得完全是一个乐色。当他一路追杀南明永历,甚至亲手勒死永历断了自己后路的时候,一路把自己走成了小丑。坚持杀永历帝的是吴三桂,救永历帝的反倒是满洲将军。当时吴三桂怕汉人救出永历帝,就派满洲将军看守,结果满洲将军是多尔衮的部下。多尔衮曾经立下大功被孝庄顺治母子谋害,还不断迫害多尔衮旧部,所以满洲将军决心拥立永历帝。吴三桂就把这些满洲兵两千多人都杀了,为了怕夜长梦多就在云南把永历帝全家杀了。

有一个和吴三桂截然相反的人,洪秀全。洪秀全的个人私德很差,腐化和玩-弄女性不说了,封了多少王,多少妃子也不说了。但是他掀起的运动能够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太平天国是教员认定的民族解放事业之一,凭什么呢?没有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五十年后能爆发吗?基本不可能,清政府说不定能延宕100年。

中国历史一向尊重重大义之人,重大义而小节略亏,几乎忽略不计。而重小节,无大义的人,在历史上毫无立足之地。

吴三桂下定决心起兵后,给康麻子写了封亲笔信,信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桂前不顾父以殉旧主,今不顾子以扶新主。翻译过来就是我吴三桂为了崇祯爹都不要了,今天我也能不要儿子了,你康麻子别对我指望什么了。

吴三桂这封信被康麻子收到后,直到道光年间才公布于世。

吴三桂重新反清后,国共两党都拿这个例子作为抗日时汉奸弃恶从善的例子来讲。认为临死时反正归汉,也是幡然悔悟,不算坏事干到底。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同胞。而且事实上,效果也不错。伪军纷纷学习吴三桂反正抗日。这教育意义属实拉满。

但也有人说,吴三桂绝不会因“民族大义”后悔,只会因“权力斗争失败”而捶胸顿足!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眼中没有家国兴衰,只有个人成败。所谓“引清兵入关”,本质是投机者的赌局;所谓“反清自立”,不过是赌输后的垂死挣扎。

官方史料里吴三桂唯一一次表现出有后悔的意思,是在顺治初年,他被闲置于辽东大概一年半时间,小桂子直接急疯了,接连上奏埋怨清政府是不是不信任自己,为什么不给自己打仗的机会。直到顺治四年,各地人民反清不止,清军兵力捉襟见肘,这才调吴三桂入关参战。

他骨子里流的是政治动物的冷血!吴三桂的字典里,没有民族,只有生意。当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缢时,吴三桂的忠君爱国人设已崩。他手握关宁铁骑,却在清军与李自成之间待价而沽。他不过是选了出价更高的一方,与民族大义毫无关系。

他可能只会后悔,当时没能直接打过长江。应该好好调节耿精忠子嗣和郑经的关系,劝郑经再发动一次钟山军事行动。死后穿着清朝官服。支援王辅臣,别让川西四将给围了。听洪承畴,不可使西南一日无事,直接把永历帝藏起来,或者出钱让李定国养着永历帝。

来源:历史按察使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