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群玩家中,大部分是女性,甚至女玩家选择单身支线是一件历史悠久的事情,并且这些女性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独立女性。
有句老话叫: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从这句话来看,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游戏,那结婚就是你升级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任务。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玩家”在人生这场游戏中选择另一条不婚不育的支线。
在这群玩家中,大部分是女性,甚至女玩家选择单身支线是一件历史悠久的事情,并且这些女性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独立女性。
如今较早一批选择独身的上海女性慢慢变老,养老院似乎成了她们最终的归宿。
她们的养老生活怎么样?有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呢?费翔一句话道破真相!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光明日报】【南方周末】【纪录片《自梳》】(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有钱没钱人生两样在上海,有两种养老院。
一种装潢精致,整体是暖色调,有阳台,有书房,有训练有素的护工。
在这里生活的女性基本都不差钱,或是家中本就富裕,或是年轻时事业有成,所以在年老的时候能够惬意的享受生活。
这群单身到老的女性年轻时的生活就很精彩,老了也有各种各样的爱好,甚至到现在还能跟自己的闺蜜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
不过这种养老院的花销可不低,普通人一般住不起。
不过别看住在这种的老人各个衣食无忧,没事儿还能发展个人爱好,但当被问到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年的选择,这些老人通常会沉默一会儿,最后来一句都是自己的选择,不后悔。
而大多数普通的年老单身女性又是什么样呢?
她们通常住在市面上最普通的那种养老院,房间的装潢也没有上面的好,并且一般没什么独处的空间,几个人合住在一个房间里面。
每天的饮食也挺固定的,这种养老院没有足够的空间,老人的日常活动也很有限,一般只有几个老姐妹打打麻将,看看电视,听听广播之类的。
并且这种养老院为了降低成本,护工的数量一般不足,对老人的照顾可能并不到位。
但无论是高档的养老院还是普通的养老院,这些独身一辈子的女性,总要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甚至可以说,这个问题是所有不婚者,无论男女都需要面对的。
那就是孤独,毕竟结婚的人还是占社会的大多数,可能年轻时的好友会因为婚姻和家庭跟这些单身者逐渐疏远,父母也会因为随着岁月离开,到了最后,总归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可你要说他们后悔吗?倒也不一定,最多的可能是一种遗憾吧。
正如费翔,曾经的他红遍大江南北,几乎所有人都能哼上一段他的歌,但如今他已经64岁了,是个坚定的不婚主义,母亲走后,他在提到家庭时,眼中总会染上一抹愁。
不过他倒也坦然,总会有遗憾的,就算结婚了也会有新的遗憾,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它的一切结果你都应该照单全收。
但他如今也有别人羡慕不来的生活,8月20日的时候他还去观看了自己很喜欢的一部舞台剧,只能说所有选择都有苦有乐。
总不能年轻时享受了自由,年老时又想有人能够膝下承欢,这本来就无法兼得,百年前的一群自梳女早已告诉我们答案。
其实,女性选择不婚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就已经出现自梳女了。
到了近代,广东、福建等地更是涌现出一大批反抗封建婚姻的自梳女,甚至在某些地区会出现十来年没有女性嫁人的情况。
那时这些地区纺织业发达,女性能够挣钱养活自己,在长期的家庭观念影响下,甚至有部分女性宁愿自己生活一般,也要把钱寄回家,可以说,那时的她们是一整个家庭的支柱。
这些自梳女往往会自发的住在一起,相互照应,但她们身上往往又有着很强的边界感,会给对方留下私人空间。
后来战乱,不少自梳女被迫下南洋,到了如今的东南亚地区,她们依旧做着纺织的工作,赚的钱也大多寄回国内,但这钱的用途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中国人身上总有一种落叶归根的情怀,这些被迫下南洋的自梳女也不例外,她们总想着要回到故土养老。
于是她们寄回家中的工资有一部分专门独立出来,用来修建姑婆屋,这是自梳女为自己准备的“养老院”。
姑婆屋的设计很特别,几个姑婆可能住在一间房里,但房间内有各种各样的隔断,能够给每一位姑婆一个独处的空间。
厨房也是这样,专门设计了好几个灶台,这些还能动的姑婆自己给自己做饭吃,想什么吃就什么时候做。
而那些患病或者生活无法自理的姑婆,则会由关系好的姐妹负责日常起居,重病的话,还会有姑婆轮流照顾。
对于这些姑婆来说,拜神是她们很重要的一个精神支柱,但在姑婆屋的中,从不供奉男性神明。
在这里,去世女性有自己的祠堂,不会像曾经那样连个牌位都没有。
但自梳女毕竟是时代的特殊存在,随着她们的老去和政府新的养老安排,不少姑婆屋逐渐荒废。
那些承载着上世纪自梳女互助养老精神的姑婆屋,如今却被一些流浪汉占据。
无论是现在上海养老院的单身女性,还是上个世纪的自梳女,她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现在不婚不育的人一个警示。
说实话,结不结婚都是个人的选择,但养老是所有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可总有人想让所有人都结婚生子,面对那些不婚族,总要说两句你不结婚老了没人管只能孤独的住养老院。
不婚族也不服气,结婚生孩子还要被送进养老院岂不是更惨,两边就这样开始魔法对轰。
但不管选择如何,养老不能单靠人,最重要的还是有资源和健康的身心。
有不婚主义的博主在网络上分享自己为养老做的准备。
她目前在深圳有一套小房子,不担心未来的住宿问题,目前她给自己设定的养老存款是100万,博主表示,给自己准备养老金还是要看自己的生活成本,每个人都不太一样。
不过一个比较靠谱的计算方法是自己的日常生活的年支出乘以25,但还是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等问题,所以这也只是一个大概的估值。
不过也有人担心,现在房价可不算低,想找一个适合养老的城市居住,买房实在有些困难,但现在不少房东还不愿意把房子租给老年人。
对此博主表示不用担心,2035年的时候,老龄化程度更高,整个社会将会有五分之一的老年人,只要自己有钱,总能租到房子。
所以独身养老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金钱,其次健康问题也很重要,并且不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良好的心态。
毕竟现在就有四分之一的老年人有孤独感,独身生活的人孤独的概率更大一点。
不过选择婚育的人也有自己的考验。
虽说家庭幸福的老年人有孩子膝下承欢,但毕竟老人跟孩子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代沟,肯定不如有同龄人陪在身边。
最不幸的是用一辈子时间托举孩子,但孩子最后却并不孝顺,不管怎么说,养老的最佳答案还是有钱,有一个好身体。
说到底,遗憾是所有人都会存在的,单身的人到了老年可能会羡慕婚育的人能够膝下承欢,结婚的人又会羡慕单身者一辈子没什么负担,自由自在。
不管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会有遗憾,最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件事后面可能存在的风险之后,还能坚定自己的选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光明日报】【南方周末】【自梳】
来源:老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