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最为解气一战:连续战斗23天,歼灭日寇5.6万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4 19:55 1

摘要:1942年1月4日的深夜,长沙城外的稻田里趴着三千多名中国士兵。他们浑身结满冰碴,手指冻得扣不住扳机,却死死盯着前方晃动的钢盔——那是日军第六师团的精锐,号称“九州猛虎”。突然一声冲锋号划破寂静,老兵王德胜第一个跃出战壕,他腰间捆着八颗手榴弹,嘶吼着冲向敌群。

1942年1月4日的深夜,长沙城外的稻田里趴着三千多名中国士兵。他们浑身结满冰碴,手指冻得扣不住扳机,却死死盯着前方晃动的钢盔——那是日军第六师团的精锐,号称“九州猛虎”。突然一声冲锋号划破寂静,老兵王德胜第一个跃出战壕,他腰间捆着八颗手榴弹,嘶吼着冲向敌群。

这场持续23天的战役,最终歼灭日军5.6万人,创下抗战史上单次战役歼敌最高纪录。

一、薛岳的“天炉战法”

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时,日军刚偷袭珍珠港得手,气焰正盛。岗村宁次调集12万大军直扑长沙,扬言“三天拿下湖南”。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却在地图前冷笑:“我要让长沙变成焚尸炉!”

他独创的“天炉战法”堪称绝杀:

炉膛:李玉堂第十军死守长沙城,用民居改造暗堡,每条巷子都埋炸药

炉壁:罗卓英集团军在外围布下口袋阵,专打日军补给线

炉火:杨森27集团军抄后路,连日军野战医院的绷带都烧个精光

日军参谋长木下勇在日记中写道:“中国士兵像从地底钻出来的,机枪扫倒一排又冲上来两排。”

二、南门巷战:刺刀与菜刀的碰撞

1月3日,2000日军突入长沙南门。炊事班长老周抄起剁骨刀,带着三十个伙夫钻进下水道。他们在文昌阁附近撞见日军小队,老周抡刀劈翻机枪手,热油浇进敌人衣领的惨叫声响彻街巷。

预备役学生兵陈树德更让人泪目。这个19岁的燕京大学新生,用身体堵住城墙缺口。战友找到他时,遗体下压着染血的笔记本,最后一页写着:“告诉北平的桂花,我见过湘江了。”

三、五万冤魂背后的真相

日军战后公布的《步兵第六十八联队史》承认:“士兵开始吃野草充饥,战马骨架被啃得发亮。”但日本防卫厅始终不愿承认真实伤亡,只因这场惨败暴露了三大致命伤:

1. 轻敌冒进:日军坦克陷在浏阳河畔的稻田里,成了活靶子

2. 民心尽失:湖南老乡把井水全倒进粪坑,稻谷藏进地窖

3. 战术落后:还在用日俄战争时期的“猪突冲锋”,被薛岳诱敌深入

最震撼的是打扫战场时,中国士兵从日军尸体上搜出大量家书。有个叫藤原的少佐揣着未寄出的信:“妈妈,这里的土地会吃人,我们不是在和军队作战......”

四、历史的回响

1942年1月15日,日军溃退200公里。重庆《大公报》头版标题:“湘北满地红樱落,尽是男儿报国血”。蒋介石破例给所有参战士兵加发两个月饷银,但很多战士的抚恤金,最终送到了他们不认识的难民手里。

当年亲历者刘志华回忆:“打完仗去领阵亡通知,文书说不用查名字,活着的都是捡条命。”这话道尽了中国军民的悲壮——第三次长沙会战伤亡超6万,平均每消灭1个日军,就有1.2个中国人倒下。

如今岳麓山上的弹坑早已长满青松,但中山路124号墙基里还能抠出弹片。这场战役告诉我们:胜利从不是靠装备悬殊换来的,而是无数个王德胜、老周、陈树德拿命填出来的。他们用血肉证明:当四万万同胞咬牙死战时,太阳旗终究照不亮华夏。

来源:讲述历史那点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