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传考研的同学们看过来!是不是刷了N多院校信息,还是不知道该选哪个方向?怕选的方向不贴合就业,又怕错过院校王牌优势?别慌!这份保姆级梳理救大命!
新传考研的同学们看过来!是不是刷了N多院校信息,还是不知道该选哪个方向?怕选的方向不贴合就业,又怕错过院校王牌优势?别慌!这份保姆级梳理救大命!
适合:本科有技术基础(计算机 / 数据)、想进大厂(字节 / 腾讯)的宝子
西安交通大学:聚焦“人工智能+传媒”,开设智能传播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设立“空间媒介与智能计算”省级重点实验室。联合抖音打造“AIGC微短剧创作大赛”,牵头制定全国微短剧行业标准(繁星指数评价体系)。
同济大学:“智能传播”融入城乡传播研究,依托上海部校共建资源,侧重媒介技术与城市文化融合。
中国传媒大学:设智能传播方向,研究智媒受众分析、大数据挖掘,配套媒体融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文化创意与策划,课程教产品设计 + 文化数字化工具,媒介融合与传播研究电视台怎么用算法优化节目、报纸怎么用数据挖读者需求等等。
闽江学院:数字营销传播,研究领域包括数据挖掘、数字营销、计算广告、品牌战略传播、数字内容生产等。
中国传媒大学 :全国唯一系统开设国别区域传播 (北美、拉美、非洲等6大方向),培养对非、对东南亚专项人才,课程涵盖文化外交、国际政治传播。
华南理工大学:依托广东省公共外交研究基地,专注企业出海本土化 与孔子学院传播策略,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实践。
南京师范大学:“国际传播”方向深耕民国新闻史、舆论治理,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如《中国新闻法制通史》)。
南昌大学:中央苏区红色新闻事业,以所在学院拥有的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一级学科为研究基点,以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等为建设平台,围绕中央苏区红色新闻事业展开研究,是其独特的优势领域。
华南理工大学:全国首创品牌传播学 ,设立广东省计算广告工程中心,聚焦智能营销、大数据广告。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科技融合,与人民日报共建“梦幻灵境AI展演中心”,推动XR技术赋能文化产业。
吉林大学:“视听传播”深耕短视频创作、无人机摄影,配套省级广电实习基地。
同济大学:广播电视编导(国家一流专业),整合戏剧影视学科,突出“技术-艺术”交叉。
西安交通大学:开设“综艺节目研究”,联合爱奇艺开发互动直播技术。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健康传播,医学+传播交叉,聚焦公共卫生舆情。
中国人民大学:传播理论研究,包括传播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传播效果研究、传播体制研究、危机传播管理研究等课题领域,拥有郭庆光、陈力丹等知名学者。
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政治传播,法治新闻、政府传播策略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乡村传播 ,设有媒介与农村社会变迁研究
宝子们请注意!!!选择新传考研院校特色方向时该考虑哪些因素?
首先,需要从实际需求出发,比如未来职业规划、个人兴趣,还有院校方向的实力、资源这些硬条件。职业规划肯定是核心,因为不同方向对应不同就业路径。
然后是个人兴趣,毕竟考研和读研需要长期投入,没兴趣很难坚持,比如有人喜欢技术就适合北邮的媒介融合,喜欢文化传播可能适合文化研究领域,这点很重要,得强调兴趣对学习动力的影响。
接下来是院校方向的“硬实力”,比如学科基础,有没有博士点、重点学科,师资是不是该领域的专家,有没有科研平台,这些决定了能学到多少东西,研究资源怎么样。
然后是地域因素,新传很吃地域资源,比如北京、上海的媒体多,互联网公司多,实习机会多。比如想做国际传播,北京的院校可能更有优势;想做数字经济相关的,福建作为数字经济试验区,闽江学院的资源就更好。还有地域对应的产业,比如广州的广告业发达,当地院校的广告方向可能更有资源。
还有竞争难度,不同院校的特色方向报录比不一样,比如人大的传播理论是王牌,竞争肯定激烈,而一些双非院校的特色方向可能竞争小一些。需要看报录比、复试线、复试淘汰率,还有是否保护一志愿,有没有歧视,这些对考生能否考上很关键。
另外,跨考适配性也很重要,很多新传考生是跨考的,比如本科是计算机的,可能适合技术类方向(媒介融合、数字传播),本科是中文的,可能适合文化传播、新闻史方向,需要考虑自己的本科背景能不能衔接,有没有优势,比如跨考技术类方向,本科有编程基础会更有优势。
还有未来发展资源,比如深造机会,有没有硕博连读、联合培养;就业资源,院校是不是有校企合作,招聘会有没有相关企业等等因素都需要综合考虑。
最后,不确定的姐妹可以找目标院校学长姐问问真题和实习资源,比自己瞎猜靠谱!
资料来源于网络
来源:明日之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