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门师兄弟新青年杂志重要参与人钱玄同与鲁迅分道扬镳原因分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1 05:37 2

摘要: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新文化运动的中,钱玄同与鲁迅都是重要的参与人,他们都是文学大儒章太炎先生学生,曾在《新青年》并肩作战,可最终却走向了决裂令人唏嘘不已。

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新文化运动的中,钱玄同与鲁迅都是重要的参与人,他们都是文学大儒章太炎先生学生,曾在《新青年》并肩作战,可最终却走向了决裂令人唏嘘不已。

1908年,钱玄同与鲁迅一同在日本留学期间,拜章太炎为师,1918年后钱玄同成为《新青年》的六大编辑之一,负责稿件的征集,彼时作为教育部职员的鲁迅,在绍兴会馆百无聊赖地抄着古碑,对世事几近心灰意冷。钱玄同劝说鲁迅开始创作小说在新青年杂志发表,在钱玄同的推动下,1918年5月15日,鲁迅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因此钱玄同堪称鲁迅的伯乐,二人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钱玄同虽欣赏鲁迅的才华,却并不喜欢鲁迅这个人。在性情上,钱玄同与周作人的关系更为融洽。当周氏兄弟反目时,钱玄同选择站在了周作人一边,这使得他与鲁迅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

真正让他们关系走向恶化的,是1926年顾颉刚《古史辩》的出版。《古史辩》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轰动,这一学派由胡适、钱玄同等人倡导。但鲁迅不赞成“古史辩”的观点,且他对顾颉刚本人十分厌恶,因此撰文进行抨击。在抨击顾颉刚的同时,鲁迅的批评也波及到了钱玄同,这让两人之间开始产生疏离。

1929年5月,被教育部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开除的鲁迅又经历了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的辞职,文学创作进入了低谷时期,回北平省亲,在孔德学校与钱玄同相遇。钱玄同看到鲁迅名片上印着“周树人”三字,笑着问:“原来你还是用三个字的名片,不用两个字的。”钱玄同本意或许是指鲁迅不用“鲁迅”这个笔名,而鲁迅却轻蔑一笑,回答:“我的名片从来不用两个字的,或四个字的。”这“四个字”暗指钱玄同因信奉疑古学派常署的“疑古玄同”。鲁迅借此讽刺钱玄同故作玄虚,钱玄同听到后对鲁迅更加不满,只说:“你要讨厌,那就讨厌去吧,以后不见就是了。”此后,钱玄同便“自然回避了”与鲁迅的接触。

此外,钱玄同年轻时“人过四十,就该枪毙”的过激言论以及反对辩证法“头可断,辩证法不可开课”的公开表态,也被鲁迅抓住把柄,认为钱玄同这是在讽刺自己。进一步加深了两人之间的矛盾。

鲁迅和钱玄同曾经的同门师兄弟,曾经为新文化运动并肩作战的战友,最终却因为学术观点的分歧、性情的差异以及一些言语上的摩擦,从亲密无间走向了形同陌路,主要原因是应该是鲁迅复杂的人格造成的。

来源:成熟星星Ae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