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本人在总理府面对媒体,语气平静,说尊重判决,强调初衷是保护民众免于边境冲突。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泰国政坛一夜翻转,总理佩通坦被宪法法院裁决罢免。
不到一年,泰国再次经历最高权力的震荡。
问题来了,谁能接住这块“烫手山芋”?震动会把泰国推到什么境地?
8月29日,泰国宪法法院给出了决定。
六名法官投下赞成票,三名法官反对。
结果摆在桌面上,佩通坦必须立刻离开总理府。
理由直接指向六月那通电话。
电话内容此前被外泄,指向她与柬埔寨前领导人洪森的交流。
两人谈到边境紧张,希望通过沟通缓解火药味。
偏偏就是这通电话,被对手抓住,说她“损害国家利益”。
法院引用了所谓“伦理违纪”条款,裁定她的行为触碰了宪法底线。
消息一出,曼谷气氛骤变。
街头议论声高涨,股市震荡。
她本人在总理府面对媒体,语气平静,说尊重判决,强调初衷是保护民众免于边境冲突。
可想而知,这番回应没能平息争议。
反而让人更想追问:在政治场里,善意能否算作辩护?
从程序角度讲,宪法法院的裁决一旦生效,总理职位立即终止,整个内阁自动跟着卸任。
泰国的法律路径清晰,却又常被利用为斗争工具。
过去十年,泰国总理接连倒下,不是被罢免,就是被迫辞职。
这一次不过是延续了熟悉的剧本。
边境问题成了导火索。
六月那会儿,泰柬两国边境紧张,双方军队增加部署,媒体连日报道小规模摩擦。
佩通坦希望通过沟通降温,结果被解读成“站错立场”。
问题在于,泰国政坛对外事务极度敏感。
任何触碰都可能被塑造成“国家尊严”议题。
司法机构顺势采纳了这种叙事,做出终结性判决。
有趣的是,三名反对的法官在意见书里强调,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她的谈话损及国家安全。
这样的分裂投票,反映了内部对“伦理违纪”的适用边界依然存在争论。
但在政治现实中,少数意见终究挡不住大局。
这场裁决落地,不仅仅是个人命运转折。
更是一次系统性的地震。
过去一年,泰国政坛已经连续出现两位总理被法院裁掉的局面。
先是赛塔,因为任命有污点的部长而下台。
现在轮到佩通坦,因为电话而被罢免。
接连的司法动作让人疑问:泰国的权力核心,究竟还剩多少稳定性?
佩通坦出局,接盘的人是谁?
泰国政坛立刻展开了公开角力。
看守总理由普坦·维差亚猜暂时担任。
但大家都清楚,他的角色只是过渡。
关键在于9月初召开的特别会议,国会要从候选名单里再选一位正式总理。
为泰党阵营原本准备了多个候选人。
经过资格审查与此前的人事变动,现在只剩下一个名字可以被正式提名。
77岁的柴卡森·尼提西里。
他资历深厚,老资格,给人稳重印象。
但问题摆在眼前,他年事已高,缺乏改革派光环。
能否团结议会,还是个问号。
另一边,自豪泰党动作极快。
党魁阿努廷公开放话,说自己已经“凑够票数”,准备随时出手。
他还放出条件牌,承诺如果当选,将在四个月内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这样的承诺对不少议员颇有诱惑。
毕竟,在目前局势下,提前洗牌可能意味着新的机会。
局面变得复杂。
为泰党虽然是第一大党,但连遭重创,内部气势受挫。
自豪泰党则抓住机会,拼命扩展影响力。
大家心里都明白,谁能坐上总理位子,不单靠民意,还要靠议会里复杂的投票游戏。
别忘了,还有军方和保守派的潜在身影。
虽然普拉育宣布退休,但仍然有人提到,他的名字依旧在“可被提名”的法律池子里。
若是议会僵持不下,保守派或军方背景人物卷土重来,也并非不可能。
此时此刻,泰国政坛就像一盘棋。
为泰党守着资格不多的老将。
自豪泰党押宝快速解散牌。
保守派静观其变。
观众要问了,这盘棋最后会落在哪一格?
更现实的考量还在于票数。
泰国总理投票要经过上下两院共同表决。
上院成员不少由军方背景产生,他们在关键时刻往往左右大局。
如果上院不配合,再大的民意优势也可能白搭。
这就是泰国政治的“结构性天花板”。
过去一年,前进党遭到解散,支持者转向街头运动,要求改革宪法、削弱军方影响力。
现在佩通坦出局,是否会再度点燃他们的动员?
若是街头与议会同时发力,泰国局势只会更乱。
所以,接班博弈不只是议会内部的投票数字问题。
还牵动着社会的耐心、资本市场的信心,以及邻国的眼睛。
阿努廷能否兑现“解散承诺”?
柴卡森能否撑起为泰的执政旗帜?
军方是否会再度伸手?
这些问题都悬在空中。
答案要等9月会议才能初步揭晓。
政治层面最先感受到冲击。
议会的氛围骤然紧张。
各党派开始重新算计手里的票数,谁都不愿意在关键时刻落单。
联盟关系在动摇,潜在交易在发酵。
一旦总理人选迟迟定不下来,整个立法议程就会被拖死。
过去还没处理完的财政刺激方案,投资相关法案,全都可能卡在半途。
这意味着短期内政治谈判会异常频繁。
经济也立刻进入观望状态。
曼谷证券市场在裁决当天就出现波动,外资撤出的声音再度传出。
投资者担心政策延续性。
旅游业和出口都依赖稳定环境,一旦政治僵局拉长,市场信心就会受伤。
泰国经济过去几年一直在追赶东盟邻国,现在这种突发变数无疑加大了难度。
外交方面的后果同样敏感。
美国国务院第一时间表态,说美泰同盟不会动摇。
这听起来稳妥,但背后传递的信号很清晰:华盛顿希望曼谷维持基本可预测性。
如果新政府迟迟诞生,或者政策来回摇摆,美方的耐心恐怕也会消耗。
与柬埔寨的关系更棘手。
电话风波本来就是因为边境摩擦。
现在佩通坦下台,柬方也在观望。
新总理一旦上台,就必须立刻处理边境议题,决定是强硬还是缓和。
这将成为一份考卷,没有回避余地。
社会舆论的震荡更直观。
泰国民众早已对司法频繁“出手”感到疲惫。
有人说这是一种“司法仲裁型政治”。
每当政党或总理陷入僵局,总有人诉诸法院。
法院再用裁决改变政治格局。
看似符合法律程序,实则不断侵蚀民主体制的正常运行。
年轻群体尤其不满。
他们曾经支持前进党,如今转而支持新成立的平台。
解散党的打击并没有消散,反而转化为更强的改革诉求。
他们要修改宪法,要削弱军方影响,要让泰国进入更透明的政治循环。
这股情绪正在街头发酵。
如果议会不能快速达成妥协,新一轮抗议很可能卷土重来。
泰国过去几十年经历过无数次街头与政坛的冲撞。
每一次都让国家付出代价。
这一次会不会重演?
没人敢断言,但迹象已经出现。
最关键的程序节点马上到来。
9月3日至5日,国会特别会议。
如果能顺利完成投票,总理人选将在那几天见分晓。
但若出现僵局,看守内阁就会延长。
泰国将进入一种半瘫痪状态。
政策停滞,内阁只能处理日常事务,无法推动重大议题。
这对经济和外交都是坏消息。
谁能真正拿到票数,是最现实的问题。
自豪泰党信心满满,阿努廷说自己“凑够了票”。
但政治世界的承诺往往是流动的。
到最后一刻,议员可能改变立场。
为泰党能否团结阵线,把票集中到柴卡森身上,也是未知数。
保守派是否会临门插手,更是悬念。
在这样的不确定里,议会投票就像赌博。
社会的反应也不可忽视。
改革派力量正在密切观察。
一旦他们认定政治精英在幕后交易,而不是解决根本问题,街头抗议随时会被点燃。
年轻一代已经习惯用行动表达诉求,他们不会在意体制内的繁文缛节。
这种潜在能量如果爆发,会给新政府带来巨大压力。
外部环境同样关键。
泰柬边境是否真的降温,还需时间验证。
邻国和投资方更关心泰国是否能给出稳定信号。
如果九十天内局势不见缓解,泰国将被贴上“高风险”的标签。
对区域合作,对吸引资本,都会形成长期阴影。
综上,这九十天是一场压力测试。
议会、社会、外交、经济四条线同时受考验。
谁能在这场考验中站稳脚跟,才有资格在未来掌握方向盘。
如果没人能稳定住局面,那场地震的余震只会持续更久。
参考信息
佩通坦被正式解职泰国政局向何处去·新华社·2025-08-29
佩通坦被解除总理职务 泰国政坛将何去何从?·新华社报业网(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8-29 21:04
佩通坦被正式解职泰国政局向何处去·新华网·2025-08-29
突发!泰国总理被解职,股市跳水!·上海证券报·2025-08-29
佩通坦被解除总理职务泰国政坛将何去何从?·新安时报(新华社转载)·2025-08-29
重磅突发!泰国总理佩通坦被解职!·Thai Headlines(中文报道)·2025-08-29
泰国政坛又地震!最年轻总理佩通坦“出局”,谁能接盘?·上观新闻·2025-08-29
来源:史论纵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