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你大概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袋里各种想法像不听话的孩子一样跳来跳去,越是想睡越睡不着,心里那个着急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与其躺在床上数绵羊,不如起身做些事情,让大脑转移注意力,睡意自然会不请自来。
失眠那些事儿:躺着也中枪的烦恼
根据《中华医学杂志》2024年发表的调查,我国成年人群中约有38.2%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其中慢性失眠症的发病率约为15.0%。这相当于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跟失眠作斗争!
人的睡眠系统是两股力量在较劲:睡眠驱动力(你累了想睡)和觉醒系统(让你保持清醒)。
正常情况下,晚上睡眠驱动力占上风,你就能睡着;早上觉醒系统上岗,你就自然醒来。
但当你在床上躺着躺着,越来越着急,越来越担心自己睡不着时,你的觉醒系统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嗖"地一下就精神了。
"躺"功夫的误区:不睡也要躺着?
传统观念认为,即使睡不着,也该安安静静地躺着,总能睡着的。
不少人甚至会对自己说:"今晚必须睡够八小时!"这种想法看似合理,实则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表明,长时间躺在床上但不睡觉,反而会让大脑将"床"与"清醒状态"而不是"睡眠"建立起条件反射。这就像条件反射实验中的狗听到铃声就流口水一样,你的大脑看到床就会想:"哦,是该清醒的时候了!"
躺在床上不睡觉不仅没有休息效果,反而会增强你对失眠的焦虑感,形成恶性循环,就像那句老话说的:"越怕狼来,狼越来。"
刺激控制疗法:不睡就起来,简单有效
《中华精神科杂志》2022年的研究显示,应用刺激控制疗法治疗的原发性失眠患者,其睡眠效率提高了21.3%,入睡时间平均缩短了31.5分钟。
刺激控制疗法的核心理念很简单:床和卧室应该只与睡眠和性生活有关,不应与清醒状态的活动关联。
具体怎么操作呢?给大家总结几条:
1. 只有感到困倦时才上床。
2. 困了再上床,不要提前躺着等睡意。
3. 如果上床后20分钟还不能入睡,就离开卧室。
4. 去做些轻松不刺激的事情,比如看本无聊的书、整理衣物、写写日记等。
5. 感到困倦时再回到床上。
6. 如果又睡不着,就重复上一步。
7. 每天定时起床,不论睡得好坏。
8. 即使前一晚睡得少,也不要赖床补觉。
9. 避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如看手机、看电视、吃东西、思考问题等。
这方法听着像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但效果却出人意料地好!
旧瓶装新酒:古人也知道的睡眠智慧
《黄帝内经》中就有"寐而有不得眠者,心有所烦,神有所伤,魂不守舍者则寐而不眠"的记载。
古人认为失眠与心神不宁有关,建议"心定而后能寐"。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是个典型例子。
据记载,苏东坡常有失眠困扰,他的对策是"不眠不恼,起坐清宵,焚香操琴,啸咏诗词"。这不就是刺激控制疗法的古代版本吗?
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顺其自然才是与睡眠和平相处的最佳策略,强求反而会适得其反。
睡眠卫生:打造一个"睡得着"的环境
《中国睡眠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能使失眠症状减轻57%。几点建议送给大家:
1. 卧室要暗、静、凉。光线过强会抑制褪黑素分泌,温度过高会干扰深度睡眠。
2. 研究表明18-22℃是最佳睡眠温度。
3.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4. 即使周末也尽量保持相同的起床时间。
5. 睡前一小时避开电子设备。
6. 手机、电脑、电视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
7. 避免睡前大量饮水或进食。
8. 特别是咖啡、茶、酒精等兴奋性饮料。
9. 适当运动有助睡眠,但睡前3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
"起床帮倒忙":为什么赖床反而让你更累?
赖床虽然看似是在"补觉",实际上却是在破坏你的生物钟,让你第二晚更难入睡,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的研究显示,固定起床时间的患者比不固定起床时间的患者失眠改善率高出31.4%。
所以,即使前一晚睡得不好,也要按时起床。
短期内你可能会感到疲惫,但长期来看,这会帮助你重建健康的睡眠模式。
睡眠焦虑:心结难解的"睡眠绊脚石"
很多人睡不着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对"睡不着"这件事本身的过度担忧,形成了"睡眠焦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年的研究指出,约76.3%的慢性失眠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焦虑。
要打破这个循环,首先要接受"偶尔失眠是正常的"这一事实,不要对每一晚的睡眠质量过分关注。
一位恢复良好的患者曾经形象地比喻:"把睡眠当作一只小猫,你越追它,它跑得越快;你若安静地坐着不理它,它反而会主动跳到你膝盖上。"
结语:睡眠之道在于顺其自然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应对失眠的核心策略是:不要把"必须睡着"当作压力,睡不着就起来做点事,困了再上床。
刺激控制疗法看似简单,却触及了失眠的本质——心理期待与焦虑。
这方法一点都不"华而不实",反而是"返璞归真"的睡眠智慧。
正如老子所言:"为无为,则无不治。
"对待睡眠,最好的态度就是不刻意追求,而是创造有利条件,然后顺其自然。
与其对抗失眠,不如学会与它和平共处。
不要让失眠成为你生活的中心,而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
记住我的话:睡不着,别硬躺,起来做事不慌张;有困意,再上床,睡眠自会来身旁。祝大家都能睡个好觉,做个好梦!
来源:小轩医生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