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AI芯片龙头寒武纪交出一份震惊市场的半年报:营收28.81亿元,同比暴增4347.82%,净利润10.38亿元,首次实现规模化盈利。其股价年内涨幅超536%,市值突破5800亿元,逼近贵州茅台。这场资本狂欢的背后,是国产AI芯片在政策驱动、技术
2025年8月,AI芯片龙头寒武纪交出一份震惊市场的半年报:营收28.81亿元,同比暴增4347.82%,净利润10.38亿元,首次实现规模化盈利。其股价年内涨幅超536%,市值突破5800亿元,逼近贵州茅台。这场资本狂欢的背后,是国产AI芯片在政策驱动、技术突破与全球算力争夺中的集体突围。
然而,当市场情绪被瞬间点燃,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AI芯片能否复制新能源赛道的神话,成为资本的下一个财富暴涨宿主?答案并非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隐藏在产业逻辑、资本博弈与风险结构的深层叙事中。
一、国产替代的强共识:政策、技术与需求的三重共振
寒武纪的爆发绝非孤立事件,而是国产AI芯片产业在政策、技术与需求端共振的结果。政策层面,美国对华高端AI芯片限制持续加码,倒逼国内算力需求转向本土供应商。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达395亿美元,其中国内供应商占比37%,而这一比例在2023年仅为17%,预计2027年将升至55%。
技术层面,国产芯片性能虽仍落后于英伟达H100等顶尖产品,但已逼近可对华销售的H20、MI308等型号的性能。华为昇腾910C性能达H100的65%,寒武纪思元590、海光DCU3等产品均接近英伟达A100水平,足以满足推理和微调场景需求。
需求层面,互联网巨头与国企共同推动算力投资爆发。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四家企业2024年占H20芯片需求的80%以上,而2025年国产AI芯片的增量需求中,互联网和云厂商贡献400亿美元资本支出,国企与地方政府分别投入200亿和150亿美元。这种由国家战略与市场刚需共同驱动的替代逻辑,构成了AI芯片行业的第一重增长引擎。
二、资本投射与产业生态:从“备胎”到“主角”的临界点
资本对AI芯片的狂热,本质上是对其从“备胎”到“主角”身份转变的提前投射。一方面,英伟达H20停产事件成为关键催化剂。8月英伟达暂停H20生产,源于中国政府安全审查及华为昇腾等国产芯片的竞争压力,此举直接导致国内企业转向国产芯片采购。寒武纪2025年芯片出货量从2万片跃升至15万片,华为昇腾从45万片增至70万片,海光、沐曦等厂商也实现3-5倍增幅。
另一方面,AI芯片的商业模式具备高利润特性。英伟达营业利润率近60%,远超特斯拉等制造业企业,这种“卖铲子给淘金者”的策略在AI时代被无限放大。寒武纪净利润率高达36%,虽仍低于英伟达,但已显露出规模效应下的盈利潜力。
更深远的是,AI芯片产业生态正在重构。寒武纪通过定增39.85亿元强化“软硬一体”平台能力,其训练软件平台支持PyTorch最新版本,并扩展对DeepSeek、Qwen、Hunyuan等国产大模型的适配。这种生态化打法,旨在复制英伟达CUDA的粘性优势,从单纯卖芯片升级为提供算力解决方案。
三、风险结构与财富逻辑:狂欢下的隐忧与理性回归
然而,AI芯片的财富叙事并非只有光明一面,其风险结构同样值得警惕。技术代差与供应链脆弱性并存。寒武纪采用Fabless模式,依赖台积电等代工厂,而美国实体清单限制使其EDA工具与先进工艺资源面临卡控风险。公司存货余额26.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64%,预付款项激增423%,反映出为锁定产能而付出的巨额资金成本。
客户集中度与回款风险凸显。寒武纪前五大客户贡献85.31%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比例高达50.71%,部分客户逾期问题严重。这种深度绑定模式虽短期带来订单爆发,但长期依赖少数客户将加剧业绩波动。
估值泡沫化已现端倪。寒武纪市盈率(TTM)超3000倍,而同期英伟达市盈率约为70倍。市场对国产替代的乐观预期已大幅透支未来增长,一旦技术迭代或订单不及预期,股价回调压力巨大。
总结:AI芯片的财富本质是“新质生产力”的价值重估
AI芯片能否成为下一个新能源?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它具备更复杂的双重属性:既是战略基础设施,又是商业竞争赛道。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看,AI芯片的爆发体现了“新质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关系的重构:算力取代电力成为新能源,数据取代石油成为新要素,算法取代机械成为新工具。然而,这种重构并非线性上升,而是在全球技术霸权博弈、资本过热与产业风险中螺旋前进。
对投资者而言,AI芯片的财富逻辑需遵循三点原则:
1. 聚焦技术真实性与生态壁垒:优先选择已实现量产交付、软件生态完善的企业(如华为昇腾、寒武纪),而非概念炒作标的;
2. 警惕估值透支与供应链风险:避免追高市盈率严重偏离基本面的标的,关注供应链自主化程度高的企业;
3. 把握国产替代的节奏差:短期看推理芯片替代(寒武纪、海光),长期看训练芯片突破(华为、沐曦)。
历史的启示在于,所有技术革命早期的资本狂欢终将回归理性。AI芯片的财富故事不会简单重复新能源的暴涨暴跌,但其内核同样遵循“风险-收益”的动态平衡。唯有穿透情绪泡沫,把握产业核心变量,才能在这场算力时代的大潮中捕获可持续的价值增长。
来源:雷霆战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