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万遣散费!奔驰“劝退式裁员”:中层经理、技术主管获资格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5 06:23 1

摘要:近期,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宣布了一项波及全球的重大人员精简举措,预期约有3万名职员将响应自愿离职的提议,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中层管理层的遣散补偿可高达400万人民币,此举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议论。表面上看,这一颇为“大方”的补偿方案,实则是奔驰面对转型挑战时,

奔驰提供诱人买断方案:自愿离职员工最高可获400万人民币!


失业君小编 | 文
Zaid Ahmed | 图

近期,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宣布了一项波及全球的重大人员精简举措,预期约有3万名职员将响应自愿离职的提议,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中层管理层的遣散补偿可高达400万人民币,此举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议论。表面上看,这一颇为“大方”的补偿方案,实则是奔驰面对转型挑战时,所采取的一项艰难而必要的“自我革新”措施。

此次裁员行动主要聚焦于非生产性质的工作岗位,包括中层经理、技术负责人等关键角色,旨在通过自愿离职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预计到2027年,将节省成本约5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92.6亿元)

针对中国市场,有传闻称裁员比例或将达到15%,波及销售、金融服务等部门,而补偿方案则以“N+9”为基准,更有甚者,若离职员工在签署协议后一段时间内未能就业,还将额外获得2个月的薪资,整体补偿力度可达“N+11”的水平。

奔驰对于中层员工的遣散补偿,综合考虑了个人的薪资水平及在职年限。例如,一位月薪8万、拥有30年工龄的中层经理,有望获得超过400万元的补偿;相比之下,月薪4.8万元的工厂工人,则可能获得约80万元的补偿。值得注意的是,中层岗位多集中于行政管理领域,在电动汽车转型的大背景下,这些岗位显得相对冗余,加之高薪带来的成本压力,使得它们成为了裁员的重点对象。

此番买断计划的出台,源于奔驰早前与行政人员达成的、直至2034年不受裁员影响的协议。为了绕过这一限制,奔驰不仅推出了买断计划以减少岗位数量,还计划另辟蹊径,专门设立一个项目,针对部门经理及以上级别的高管岗位进行缩减,力求在管理层中实现“精简高效”,去除“冗余”职位。

失业君小编认为,奔驰本次大规模裁员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业绩的显著滑坡与市场份额的严重失守。

❶财报数据显露颓势

据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奔驰的营业收入为1456亿欧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5%,净利润更是大幅缩水,仅为104亿欧元,同比暴跌28.4%。更为严峻的是,其毛利率四年来首次跌破20%大关,这一连串的数字无疑揭示了奔驰当前所面临的严峻财务挑战。

❷中国市场销量大幅下滑

在中国市场,奔驰的困境尤为突出。2024年,奔驰在华销量仅为68.36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成为全球跌幅最大的市场。这一数据无疑为奔驰的全球市场表现蒙上了一层阴影。

❸电动化转型失利

在电动化领域,奔驰同样遭遇了不小的挫折。2024年,其纯电车型销量仅为18.51万辆,同比暴跌23%。EQ系列车型因“油改电”的技术路线而饱受消费者诟病,同时,在智能化转型方面,奔驰也显得相对滞后,未能跟上市场的快速发展步伐。

❹战略摇摆不定,陷入夹缝

面对电动化转型的困境,奔驰曾计划到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然而,由于销量持续低迷,奔驰在2024年不得不宣布暂停该计划,转而加大燃油车的投入以维持利润。然而,这一举措并未能扭转其在中国市场的颓势。相反,随着中国新能源品牌的崛起,如理想、蔚来等凭借高性价比和智能化优势,持续挤压奔驰的市场份额。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奔驰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了“降本增效”的紧急措施。其中,裁员成为了最为关键的一招。通过减少人员成本,奔驰希望能够缓解当前的财务压力,并为未来的转型和发展腾出更多的空间。然而,这一举措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奔驰来说,如何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人员的合理优化和配置,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奔驰虽在裁员上支付了高额的遣散费用,但从长远视角来看,这一支出相较于持续累积的人力成本仍显得颇具经济性。以一位年薪高达96万元的中层管理者为例,400万元的遣散费仅相当于其4年的薪资总和,而公司却能借此机会在未来几十年内显著削减相关支出。此外,采用自愿离职的方式,不仅规避了因强制裁员可能引发的法律风险,还有效维护了企业的公众形象。

德国劳动法对裁员行为施加了严格的限制,因此,企业往往倾向于通过自愿离职计划来规避潜在的法律纠纷。奔驰所采取的“高补偿”策略,在行业内树立了新的标杆:高额的补偿金额有效缓解了劳资之间的紧张关系。此前,保时捷因提供“N+6”的赔偿方案而被指责为“恶意补偿”,而奔驰此次的“N+9”方案则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的补偿标准。若其他企业纷纷效仿,这无疑将推高德国制造业在人力优化方面的成本,特别是对那些正处于转型期的传统工业巨头而言,这无疑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奔驰的“天价遣散费”不仅是其在应对当前危机时的无奈选择,更是整个汽车行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缩影。这一事件背后,凸显出两大深刻的矛盾:

一方面,是电动化转型的决心与对燃油车利润依赖之间的冲突。尽管奔驰已明确表示要推动电动化进程,但在实际操作中,它仍然需要依赖燃油车的利润来支撑这一转型。然而,中国市场的电动化浪潮已经势不可挡,留给奔驰的时间窗口正在迅速收窄。

另一方面,是全球化布局与本土化不足之间的困境。奔驰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在中国市场推出7款专属车型,并扩大本土研发团队的规模。然而,在产品的智能化和本土化方面,奔驰仍然落后于新兴的本土品牌。

综上所述,如果奔驰无法在电动化技术、成本控制以及市场响应速度上实现实质性的突破,那么即便通过裁员暂时缓解了当前的危机,其长期竞争力仍然面临严峻的考验。对于整个德国制造业而言,如何在保障员工权益与维护产业竞争力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将是未来十年内必须面对的核心课题。

网友热议

@陆明泽Lucas(IP京):
这个方案能原地接受……

@竹里馆主1998(IP沪):

海外那些车企给中层的遣散费和失业金,加起来都够人逍遥好一阵子了。

@周云舟Neil(IP闽):

这哪是遣散啊,简直就是提前享受退休生活嘛……

@荔枝艾蒿哲(IPHK):

说起来真是让人晕头转向,换成咱们的人民币,那税前1万欧,到手也就6千多,但这也算高收入了。遣散费50万欧,扣掉五分之一的税,到手40万,这简直就是提前进入养老模式了。还有那个4.8万的月薪,换算成税前得有6千多欧元,这肯定不是普通工人的待遇,肯定也是中层领导。

@苏雅宁Sophia:
这下子,咱们国内的那些遥遥领先车企们会不会也跟着学呢?

@叶雨桐Emily(IP苏):

话说回来,羊毛出在羊身上,这车到底能赚多少利润,到底赚了我多少钱?

最后一条,
觉醒了!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