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中东行跳过以色列,区域格局正在重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4 11:11 2

摘要:5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其第二任期内的首次重大中东访问,连续造访沙特、卡塔尔与阿联酋,试图以“经济合作+安全谈判”的双轮驱动模式巩固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但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外交秀中,一个关键角色的缺席却引发国际高度关注,以色列,不在此次行程之列。

文︱陆弃

5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其第二任期内的首次重大中东访问,连续造访沙特、卡塔尔与阿联酋,试图以“经济合作+安全谈判”的双轮驱动模式巩固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但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外交秀中,一个关键角色的缺席却引发国际高度关注,以色列,不在此次行程之列。

是疏忽?是策略?还是一种带有信号的刻意冷淡?从特朗普政府的一贯风格来看,遗漏从来都不是偶然。这一安排引发外界强烈猜测:昔日“铁杆盟友”之间,是否正悄然走向战略分岔口?

表面上,特朗普此行被包装为“巩固经贸合作”的出访路线,重点在于推动海湾主权财富基金加大对美投资、围绕人工智能与半导体深化合作,并为其标志性的“美国优先”政策注入一剂国际资本强心针。沙特承诺6000亿美元投资、阿联酋放话1.4万亿美元的未来投入,虽然大多尚属口头意向,但已足够为特朗普的外交形象加分。

但真正让这场中东之旅不同寻常的,并非那些虚实难辨的数字,而是美国对以色列的“冷处理”。回顾特朗普第一任期,他的首次出访就选择沙特+以色列“双站连跳”,并大张旗鼓推动《亚伯拉罕协议》,试图塑造美国撮合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世纪功绩”。如今,特朗普再度造访中东,却故意绕过以色列,这种“外交缺席”本身就是最有力的信号。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与《华盛顿邮报》等多家媒体均报道,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关系趋冷。分歧不仅限于个性摩擦,更在于重大安全议题上的立场对立:特朗普主张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推动与伊朗恢复谈判,甚至传出支持加沙战后重建;而内塔尼亚胡则持续推动加沙战争升级,并坚决反对与伊朗接触。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选择不访以色列,更像是在中东“重新划线”,主动拉开与以色列极端政策的距离。

值得警惕的是,以色列正在失去海湾国家的战略耐心。以往,沙特、阿联酋等国对以色列仍保持“间接协调”的合作态势,基于共同对抗伊朗的威胁。但如今,局势反转:以色列在加沙的血腥军事行动已成为地区安全不稳定的主要根源,甚至引发海湾国家内部舆情反弹。与此同时,以色列对伊朗的敌视也越来越显得“脱节”,因为海湾国家希望通过缓和来换取战略喘息空间,而以方却不断挑衅、破坏地区稳定。

因此,特朗普的“避开以色列”并非临时起意,而是一种外交再平衡。他正在用行动向海湾国家表明:美国优先的利益,不再为内塔尼亚胡的极端冒险政策埋单;美国对中东的控制,不必再依赖单一国家的绑架。在后亚伯拉罕协议时代,特朗普正试图构建一种“去以色列中心化”的新区域秩序。

特朗普的算盘很清楚:通过贸易与技术合作绑定海湾资本,为自己打造一个“亲美、富有、听话”的中东伙伴圈;同时压缩以色列在地区的影响力,以便日后用“重新接触以色列”作为战略筹码换取更大的政治回报。这种“弃卒保车”的地缘游戏,虽不光彩,但逻辑严密,符合特朗普的一贯风格。

至于以色列方面,尽管《耶路撒冷邮报》试图以“匿名消息”“不会受损”等论调辩护美以关系的稳定性,但其慌张背后,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内塔尼亚胡政府正在将以色列推向孤立边缘,昔日的西方盟友如今更关心如何控制火势,而不是陪着他点火。特朗普冷处理访以行程,实际上正是对以色列当前战略的某种“软惩罚”。

当然,美以关系不会因一次出访就“破裂”。但重要的是信号:美国正在调整其中东战略重点,不再把以色列当作“唯一支点”;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国在未来区域事务中的“分量”正在上升,而以色列正在被边缘化。这对于内塔尼亚胡政府来说,是一次不容忽视的外交警钟。

特朗普的中东三国行,是一场“表面合作、实则重塑”的大戏。在这场秀里,缺席的以色列,才是最关键的主角。而真正的问题是:未来的中东秩序,还会围着以色列转吗?还是会迎来一场结构性洗牌?结局还未揭晓,但答案,或许已在这次行程安排里写得明明白白。

来源:陆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