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5年8月6日,美军在广岛上空投下“小男孩”,约八万人瞬间丧命,十几万人在烈焰和辐射中挣扎。
1945年8月6日,美军在广岛上空投下“小男孩”,约八万人瞬间丧命,十几万人在烈焰和辐射中挣扎。
但由于不相信美国搞出了原子弹,日本上下对广岛被“核平”,完全没当回事。内阁甚至都没有开会研究对策。
8月8日凌晨,苏联发起“八月风暴”行动,突然对日本开战。
此前,日本一直将苏联视为最后的希望。因为苏联与英美意识形态不和,迟早要翻脸。
而《苏日中立条约》要到1946年4月才到期,日本高层认为再坚持半年,说不定就会迎来转机。
结果苏联提前终止条约,让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慌了神,决定马上召开内阁会议。
会上,日本外相东乡茂德建议全盘接受《波茨坦公告》,得到了铃木贯太郎的支持。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等人则坚持继续战斗,认为起码也要有更好的条件时再投降。
由于谁也无法说服对方,会议开了一天,始终没能达成共识。
就在两派争论不休时,有人报告——长崎被原子弹“胖子”夷为平地!
得知消息,海军大臣米内光政也主张立即投降,只要保留天皇就行。
阿南惟几等人不甘心失败,说帝国军人不怕原子弹,主张“死中求生”,顽抗到底。
见主战派死猪不怕开水烫,铃木贯太郎只好请天皇裕仁出来“圣裁”。
裕仁不想“招核”,于是裁定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可散会之后,主战派拒绝执行命令,与投降派又大吵了三天。
在此期间,苏军横扫关东军,并准备在千岛群岛和北海道发动登陆作战。
而美军登陆日本,至少要等到1946年初。
很显然,苏军的进展过于迅速,超出了美国的预料。
为了避免苏联染指日本,美国的态度出现软化。即准许保留天皇地位,且不改变日本国体。杜鲁门总统还提前公布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并宣布全国放假两天。
日本方面,老毛子对战俘有多狠,裕仁心知肚明。如果死扛到底,让苏军趁机杀进北海道,继而染指本州岛北部,日本的一亿国民怕是真要集体“玉碎”了。
于是8月14日,裕仁再次召开御前会议,表明他决定停战的态度。
然而会后,主战派仍然拒绝向下传达命令。
见争吵没完没了,裕仁只得命令铃木贯太郎起草《终战诏书》,并亲自录音,准备以广播形式向全体国民公布消息,造成既定事实。
当天夜晚,陆军军官竹下正彦等人得知消息,发动叛乱,一度控制了皇宫,四处寻找录音,企图阻挠第二天的广播。
但内大臣木户幸一提前将录音藏了起来,叛军搜遍皇宫,没找到。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人第一次听到了天皇的声音,各个如丧考妣。
广播结束后,参与叛乱的士兵全部自杀。阿南惟几等几十名主战派军官也切腹自尽。
几小时前,斯大林、英国首相艾德礼以及老蒋,也相继宣布“日本投降”。战争似乎真的结束了。
但很快有人就发现不对劲。
裕仁的《终战诏书》,全文816字,只字不提“投降”和“战败”,且没有任何一句话提到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仅在标题中使用中性词“终战”,喻示战争结束。
《终战诏书》
诏书中还宣称:如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也就是说,裕仁将日本人定位成了为人类文明牺牲的伟大民族,是日本不想打了,所以终止了战争。企图规避战败,粉饰侵略,推脱战争罪责,图谋军国之再起。
更离谱的是,日军上下层一如既往地脱节。
裕仁宣布“终战”后,侵华日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下令“继续作战”,打算顽抗到底。
直到8月18日,见大势已去,冈村宁次才下令投降,且只能向国民党部队投降。对其他武装,则应坚决拒绝,必要时“毫不踌躇地行使自卫的武力”。
天皇说不打了,结果底下的人还在抵抗,这算什么投降?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日本作为战败国,竟然还想掌握对历史的定义权,想屁吃呢。
况且《终战诏书》只在日本国内发表,并没有递交给中、美、英、苏四国。
投降是双向选择,投不投降是你的事。接不接受投降,是胜利者的事。胜利者没有正式签字,投降不作数。
因此,日本必须在世界各国的见证下,正式递交投降诏书。不愿意说出口的“投降”,也必须明明白白写出来。
南京受降仪式后,冈村宁次走出会场
8月28日清晨,首批美军登陆日本本土。
8月30日下午,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定于1945年9月2日上午九时,在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
为了这场投降仪式,裕仁又发表了第二份投降诏书,即《日本投降书》。
这份诏书里明确使用了“降伏”这个词,“降伏”在日语中就是投降的意思,没有任何模糊空间。表明日本是“投降”的一方。
1945年9月2日上午,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主持投降仪式,中国代表徐永昌、美国代表尼米兹等九个同盟国代表在场见证。
整场投降仪式持续了23分钟,日本的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分别代表裕仁天皇、日本政府以及日本军方在降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至此,日本的的投降仪式算是完成了一半。
接下来,麦克阿瑟代表盟国接受日本投降,并率先在投降书上签字,尼米兹、徐永昌将军的名字紧随其后。
随着九个国家的代表依次在投降书上签字,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
虽然投降书是9月2日签的,但我们国内的民众知道消息的时候,已经是9月3日了。
当时国民政府为了安排庆祝,还特意放假三天。所以9月3日也就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年9月3日:重庆市民庆祝抗战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民众党派“九三学社”,也是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而命名的。
新中国成立后,曾短暂将8月15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1951年8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重新审视,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为9月3日。
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时至今日,日本政府不承认曾侵略中国,归根到底就是《终战诏书》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没有丝毫反省谴责之意。
80年过去,我们纪念9月3日,不是为了纪念仇恨,而是在日本右翼淡化侵略历史的背景下,只有重温这段历史,才能守护真正的和平。
来源:Mer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