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蚊虫叮咬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显著上升。为阻断病毒扩散链条,各镇已陆续组织开展专业化消杀作业。那么,消杀措施如何科学实施?不同环境应分别采用哪些技术?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当前,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蚊虫叮咬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显著上升。为阻断病毒扩散链条,各镇已陆续组织开展专业化消杀作业。那么,消杀措施如何科学实施?不同环境应分别采用哪些技术?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科学消杀的核心,在于“因环境选技术”—— 不同空间的蚊虫栖息特点不同,需针对性匹配处理方案,同时严格把控风速、药剂类型与喷洒方式,才能避免“无效作业”。
庵埠华侨医院防疫保健股股长 郑嘉洲:我们现在主要的杀虫技术有三种,第一种是超低容量喷雾,它的特点就是雾滴大于5微米,小于20微米,空中滞留时间长,适合大范围成蚊速杀。对风速要求严格,当风速超过4m/s时,不应进行喷雾。适用风速1—4m/s空旷外环境,如农贸市场、大型棋牌室;第二种是滞留喷洒,适用环境是蚊虫栖息地和防蚊设施不完善的重点场所。它的要点是背负式喷雾器根据处理靶物体表面性质,喷雾至挂流。一般选择长效杀虫剂,理论有效性1-3个月。第三种是热烟雾喷雾,适用环境是外环境草丛、杂物堆,要点是穿透力强,适合用于树林、竹林、灌木丛等比较密集的地方。
选对技术只是第一步,成蚊杀灭更要讲究“协同”与“时机”。专家强调,只有做到室内外同步处理、按顺序推进,才能避免蚊虫“逃而不绝”,同时结合蚊虫活动规律施药,才能大幅提升杀灭效率。
庵埠华侨医院防疫保健股股长 郑嘉洲:成蚊杀灭的一般原则:室外成蚊杀灭以超低容量喷雾为主,配合对蚊虫栖息地如牲畜棚、绿化带等的滞留喷洒;室内成蚊杀灭以滞留喷洒为主,重点场所在滞留喷洒的同时还需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成蚊杀灭行动要自外围向核心区按次序处理,居民室内成蚊灭杀与政府组织室外消杀行动要同时进行,避免蚊子向外围或室内逃窜。考虑到伊蚊的活动高峰期,最佳施药时间为早上7-10时,下午4-7时。
专业消杀是应对蚊媒传染病的重要防线,但疫情防控更需“全民参与”。社区居民除了配合公共消杀行动,日常还要及时清理家中及周边的积水容器,同时还要做好个人防蚊,如安装纱窗、使用蚊帐、外出涂驱蚊剂。只有专业消杀与个人防护形成合力,才能从源头降低蚊虫密度,共同筑牢蚊媒传染病的“防护屏障”。
执行编辑:王晓丹编 审:刘俊雄
来源:难生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