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力看起来是唯心的,实际上五百年前早就是知行合一,念起即行的逻辑,真的读懂心学的人都知道。人们常说情绪问题、心理问题、自洽问题解决了之后,如果现实格局和影响力没变,还会退回到日常,所以要注重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干能力,物理上、心理上都有资源和力量,才能解决人间很
“心力经济”系列第四篇来了。
心力看起来是唯心的,实际上五百年前早就是知行合一,念起即行的逻辑,真的读懂心学的人都知道。人们常说情绪问题、心理问题、自洽问题解决了之后,如果现实格局和影响力没变,还会退回到日常,所以要注重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干能力,物理上、心理上都有资源和力量,才能解决人间很多问题。因为问题本身就是复合的,是经济社会心理等问题交织的。以前的人只注重表象和外在,现在慢慢关注到实质和核心了。
笔者谈“心力”,加了“经济”,主要也是为了避免心力只是唯心主义的误解。再呈上一份有力证明——
《心之力》是我们著名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家毛泽东1917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创作的一篇文章。这本是关于《伦理学原理》一书的读后感,当年的毛泽东才24岁。这篇作文曾被杨昌济打了105分,其实满分为100分,是因为杨昌济格外欣赏此文,另加5分。里面涉及心力的直接描写便是:
“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博古观今,尤知人类之所以为世间万物之灵长,实为天地间心力最致力于进化者也。”
“今满清鞑虏虽败,可恨国、政、经济均被愚昧独夫、洋奴把持,国民心力沉疴羸弱,蛮夷恶敌肆意分割、吞并华夏,万民为奴,国资殆尽。若欲救民治国,虽百废待兴,惟有自强国民心力之道乃首要谋划,然民众思维心力变新、强健者是为首要之捷径!”
“以国家民族之新生心力志向缔造世界仁德勇武文明之新学,新学为思想理论之基石、栋梁,新学不兴,御敌难成。”
“志者,心力者也。”
要解决巨大的难题,必须心动行动。一个事情发生的时候,就看你是否真心在场,且无论外界发生什么事情,你咬定志向不变,或者是逆你意志的事情出现,你还能转而借用之,都能形成巨大的破局之力。
宗馥莉,80后,43岁,独当一面的样子出现了。我一直摸不准自己对她的感受,她代表了复杂的人生版本。不过,最近宗馥莉接受专访,精气神很好,我就觉得她行在自己的道上。无论是非对错如何评判,她是有自己的主核心的。
她对《财经》专访表示:“无论外界如何喧嚣,企业要走远靠的是脚踏实地,而不是情绪起伏,对我来说唯一的方式就是稳扎稳打,不被外界的声音左右。”
对于家族遗产纠纷持续发酵的影响,身处舆论风暴中心的宗馥莉表示:“不会因为风波改变方向”。她家人说她六亲不认,我听熟悉她的媒体朋友讲,你写她好写她不好,她都无动于衷,从不感情用事,从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做,她自岿然不动。
从整体上看,她倒是内外一致,各种评价一致,有和谐一致的生命力,倒是让我突然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
二代接班从来就是个经济的大话题。很多老一辈觉得,对自己的父亲,应该保护,应该春秋笔法(“为贤者/尊者讳”“笔则笔削则削”),家丑不可外扬,因为最终会促使家族整体利益受损,继而自己也会受伤。
但二代该有二代自己的杀伐决断。唯唯诺诺,或者一直活在父辈的光环和阴影之下,是毫无性格可言的,只会在当时的格局里计较那些存量分配,没人会做增量上的创新,物质上精神上都如是。
我一直觉得刘畅是二代里面有个性的代表,在不被重点关注的农业赛道里,一直顽强地撑着,还撑出一番局面。原本大家都视之为弱的几个维度,比如女性领导力、农业赛道等等,突然有一种强的趋势,也符合冲突戏剧效应,令人振奋。她的父母都很支持她,我有时候会无意中刷到她母亲的视频,里面传递的都是对这对父女的崇拜和欢喜。在有爱的家庭里长大的二代,要有个性也不容易,是个值得期待的个性鲜明的二代故事。
而宗馥莉就是一个孤勇的二代,她不孝吗?她对她的母亲很保护,在风波中,从不让她母亲出面。她母亲也应该很支持她独立的抉择。对于父亲,她也没有公开说过什么坏话。只是在满城风雨的大局面前,她居然神采奕奕地撑住了,不知道能撑多久,反正此刻撑住就挺好的。据说她的办公室都是她的涂鸦,很是天真有趣,她自己保护自己脆弱的地方,也自己撑起自己的天空。
对于女性而言,不再寄托于男性叙事,即以前的女人,无论自己能力多强大,也甘为男性的左膀右臂,无怨无悔忍受一切屈辱的事情。现在看,这样的人生版本越来越不值得。最后的结局,如故事的另一女主角一样大家也看到了。
对于经营的变化,她很坦然,经销商的多少,是基于市场策略和合作意愿的正常优化。今年以来,事实上新增的经销商远远多于解约的,外界可能只关注到“退出”的部分。对于娃哈哈今年的表现可能不及去年,她也不会悲观,相比追求短期的光鲜数字,她说更看重长期的健康成长。
媒体最近报道,她切切实实地继承了她父亲的29.4%,这一点,毋庸置疑,她如果能干好,二代接班得好,对于一代名声的拯救也是有帮助的。
她没有陷入争吵或悲情的漩涡,家人对她不断爆料和诋毁,她也不出声,而是相对平静之后,在财经大媒体上,以一种“我的能力和品格足以胜任”的姿态来面对所有质疑。她的平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领导力宣言,她告诉所有人:公司的未来不是由风波决定,而是由我的能力和决策来引导。
这种领导力,超越了家族身份,直接与个人能力挂钩。所以,这可能是从“家族治理”到“现代企业治理”的信号。遗产风波本可以被视为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内部矛盾,是非恩怨对错,清官难断,历史可能都评判不尽。但宗馥莉的处理方式,却将其转化成了一个现代企业如何平稳过渡的典范。
它标志着二代接班的模式正在从传统的“权力交接”转向更具现代性的“心力、能力与信誉”的传递。我是乐见二代出能人枭雄的。
在传统经济中,资产是土地、厂房、资本和技术;但在“心力经济”中,个人的精神韧性、定力与清醒的自我认知,才是最稀缺、最宝贵的资产。最高级的成功,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而不是在任何关系中成为附庸。
最近因为许荔莎爆料、于正直播回应,掀起了于正与何晟铭的往事。两人合作13部戏,何晟铭还被传是于正的“白月光”。后来因为理念不合分道扬镳,本是一场人生被质疑的危机,却被他玩成了流量盛宴。
对了,他刚好50岁,好长一段时间空窗期,没什么作品。《美人心计》《宫锁心玉》曾是我们青春期的热剧。“50岁还能干什么”,这个后续叙事,却是非常清晰而有趣的。
会书法的何晟铭手写《金光神咒》还题词“赠白月光”,一时在网上激起千层浪。他说,这个时代还是要有点“网感”的,“大家压力都很大嘛,你们来吃瓜,吃西瓜黄瓜还是冬瓜,都可以”。
最近我抄写《道德经》,“知止不殆”见了两次。道德经的思想观念几乎不重复,唯有知止强调两次——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爱恨情仇,知止是智慧,别纠缠。
他也回应了自己与于正分道扬镳的过往,表示拍摄《笑傲江湖》时,于正把剧本写成了“一个红墙里的故事”,喜欢金庸小说的他觉得不解,建议于正“走出宫墙,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结果两人发生争执。可能真相不止如此,但放下时,一切皆可为表相。
他说,自己和于正其实没有矛盾,只有“和而不同”。他说,于正每天写15000字,成就了不少人。另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也看得透彻——“生命中其实刚开始志同道合,但有些人走着走着就走散了,如果可以永恒走下去,那都不是一生一世而且是三生三世修来的福气……大家有一些理念上的不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路,我不介入别人的因果。”对于各种感情,最好的态度就是,来也欢迎,去也不滞留。
他忽而成了情感和养生博主,而且在50岁讲,非常适合,他保养得好,精神状态也很积极正面。确实这些年大家的分分合合也见多了,需要这些共同的情感支撑。人生能一起走得长久,甚至走到尽头,实属命运同频,岁月眷顾,利益捆绑,缺一不可。
何晟铭能如此轻松驾驭往事,源于他强大的心力。这种心力体现在两个关键点:
“和而不同”的哲学,以及“不介入因果”的超然。这种心力,其实是一种“观我生”的智慧。他已经完成了对自身生命历程的深刻反思。这让他得以从“进退”的纠结中解脱,获得了内心的自由。
在离开大众视线、鲜少有作品问世的那些年,何晟铭并没有被浮华所迷惑,而是在自己的“丘园”里进行内在的“美饰”。他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如书法),沉淀内心,打磨技艺。这种“贲于丘园”的修炼,让他找到了自我,也为他后来的通透状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状态代表了一种稀缺而宝贵的“心力资本”,且指向了一种以“心力为王”的新型商业模式:所有人设的打造还是产品的宣传,其核心都是“内在本真”:何晟铭没有为了迎合流量而刻意炒作或改变自己,他的“产品”——知止与淡然——是其内在修为的自然流露。
在心力经济中,最具价值的不是华丽的包装,而是无法复制的内在品质和人格魅力。
这套心力为王的新型商业模式的交易逻辑是:从“掠夺”到“吸引”:所谓“匪寇婚媾”,这是一种高级的商业逻辑——他不是以“强盗”般的姿态去掠夺流量和关注,而是以一种真诚、有趣和淡然的姿态去吸引和连接他人。这种交易基于尊重和认可,而非简单的消费。
在“心力经济”中,个人的价值不再由外在的头衔或财富单一决定,而是由其内在的韧性、稳定和通透来衡量。“知止”是最高级的智慧,“淡然”是最高级的心力。
总而言之,“心力为王”的新商业模式,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文化和哲学革命。它告诉我们,在未来,最有价值的商业,将是那些能够帮助人们管理内心、提升心力,并最终实现自我觉醒的商业。
四五十岁的人,确实应该活得坚定且自在一点,如以上二位。
来源:秦朔朋友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