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半年报业绩缩水,问界最大对手不是小米,是华为自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0 22:56 4

摘要:最近车圈火爆,华为和众车企合作的各界风生水起。售价百万级的尊界竟然大定12000辆,面向年轻人的尚界刚问世就因为超高性价比得到了大量关注。

最近车圈火爆,华为和众车企合作的各界风生水起。售价百万级的尊界竟然大定12000辆,面向年轻人的尚界刚问世就因为超高性价比得到了大量关注。

据报道,华为还刚刚注册了一个新的“绝界”。

华为的造车业务大获成功,眼看余大嘴开心的合不拢嘴。

然而,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见过旧人哭。

华为第一界问界是和赛力斯(原东风小康)合作的,2021年问界发布,赛力斯业绩一飞冲天。从2021年营收不足200亿元暴增到2024年的1400亿元。

好景不长,刚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停下了快速成长的脚步,出现了营收下降的情况。

华为的基因失灵了吗?

2025年上半年营收624.02亿元,同比下降4.06%。

数据来源:iFind

好消息是,公司的净利润大幅增长,归母净利润29.41亿元,同比大增81.03%。

出现营收和净利润背离的原因是公司的产品结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问界系列(尤其是M9、M8)成为利润支柱,单车均价超40万元,相对高档的车型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增加。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28.93%,同比增加4.9个百分点。

星空君对比了一下,发现赛力斯的毛利率甚至超过特斯拉和比亚迪,所以公司净利润增速明显。

赛力斯能像比亚迪、特斯拉那样用价换量吗?

恐怕不行。

由于华为各界差异化营销,为了避免对其他界造成冲击,大概率和厂家签署了控价协议。

只不过,赛力斯和其他各界又有特殊性。奇瑞也好,上汽也好,大部分界都是拿出一款产品来和华为合作,并非公司主要营收来源。赛力斯却只有问界,几乎是公司的全部营收来源。

把灵魂交给华为的赛力斯别无选择,只能在华为画好的圈子里按照游戏规则来玩。

当然了,华为也并没有亏待赛力斯,在40万乃至50万的价位区间,赛力斯的产品力无人能敌。

市场也证明了这一点。

问界上半年交付14.7万辆(占比超总销量的80%,赛力斯其他自有品牌产品无论是销售额还是销量占比都微乎其微),其中M9交付6.2万辆,蝉联50万级市场销冠,M8交付3.5万辆,成为40万级市场销冠,6月单月交付超4.4万辆创历史新高。

也就是说,尽管问界总销量和销售额在下滑,事实上是华为各界的整体战略中为了保住毛利率更高的型号销量,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从这个角度,就能理解赛力斯的发展轨迹,必然和自主性更强的其他品牌不同。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高质量发展。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合作之前,东风小康做面包车,4、5万一辆;合作之后,赛力斯做问界,4、50万一辆。

在营收下滑的同时,公司有一个指标出现了激增:合同负债。

从2024年半年报的42.69亿元增加到了2025年半年报的51.96亿元。

数据来源:iFind

半年报显示,公司的合同负债全部是支付的预收货款。收到货款为什么不计入营业收入呢?

这是收入准则的要求,在商品的所有权发生转移之前,不得计入收入。

公司收到经销商或者客户的定金后,计入合同负债,等交付后再转入营收。这些合同负债,都是将要实现的营收。

赛力斯就铁了心跟着华为了吗?

星空君认为并非如此,原因很简单,赛力斯赚了钱后,做的第一件事,是玩命追加研发支出。

数据来源:iFind

研发费用主要是研发人员的工资,赛力斯的研发人员增速已经超过了营收增速。如果只是背靠华为这棵大树,赛力斯是没必要投入这么多研发费的。

公司研发人员共计 6,984 人,同比增长26.6%,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提升至 36%;公司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费用51.98亿元,同比增长 154.9%,累计获得授权专利 6,826个,同比增长 19.8%。

很显然,赛力斯养这么多研发人员是有其他想法的。星空君推测,通过和华为的合作做大现金流,然后花大力气研发自己的技术,从而实现借华为的肩膀站的更高业绩做的更大。

千亿营收,或许只是赛力斯的一个小目标。

就像小米和一部分米家生态链企业分道扬镳一样,未来某个时间点,赛力斯和华为可能会分手。

当前赛力斯面临着和华为各界激烈“内斗”的风险。

有人认为,问界的竞争对手可能是小米YU7或者其他SUV品牌。但星空君不这么认为,问界的潜在用户大多是对华为品牌认可度较高的人士,随着其他各界的出现,很容易“撬走”这些用户。

赛力斯仅掌握车身设计,智驾、三电、座舱均依赖华为。当华为向其他车企开放技术时,问界差异化优势消失。如2025年华为乾崑ADS 3.0同时赋能深蓝S09、享界等,就让很多车主转向这些品牌。

尤其是享界推出后,对问界的销量影响比较大,大部分享界的用户本来就是问界的潜在用户。

这在华为的原计划之外,通常来说,不同车型(SUV、轿车等)的潜在客户是大概率不重叠的,然而华为的强大产品力让很多用户无脑选择,结果带来了跨车型的互相影响。

同样的风险也会出在M9上,问界M9的“千万元级最好SUV”口碑也是因为华为的技术。当华为向其他品牌下放相关技术(如2025年腾势N9搭载华为智驾),问界高端型号的溢价将被稀释,潜在客户就会出现流失。

来源:诗与星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