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你在花呗、白条、信用卡之间拆东墙补西墙时,是否想过一个致命问题:国家明明有100种方法刺激消费,为何偏偏选中"借钱给你花"这把双刃剑?
#消费贷到底是及时雨还是无底洞?#
【导语】
当你在花呗、白条、信用卡之间拆东墙补西墙时,是否想过一个致命问题:国家明明有100种方法刺激消费,为何偏偏选中"借钱给你花"这把双刃剑?
今天,我们将撕开消费贷的温情面纱,直击这场全民负债狂欢背后的残酷经济学真相。
打开手机应用商店,"最快3分钟到账""0抵押秒批20万"的广告铺天盖地。
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杠杆率已突破62%,90后人均负债12.7万。
这串数字背后,是精心设计的国家战略:与其等待民众缓慢积累购买力,不如直接透支未来创造当下GDP。
央行2023年数据显示,消费贷余额突破19万亿,相当于每个中国人背着1.35万元债务。
当你在直播间抢购第5支口红时,银行正以年化36%的利率收割你的冲动。
经济学家李迅雷直言:"消费贷是新时代的鸦片,让穷人用明天的钱为今天的繁荣买单。"
国家当然知道提高收入才能治本。
但真相是:给企业减税可能变成资本家的豪宅游艇,给民众发钱可能流向储蓄而非消费。
2020年深圳试水消费券,结果83%资金流入商超巨头口袋;美国全民发钱导致通胀飙升23%,这些都是血的教训。
更残酷的是分配机制。
我国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若直接提高收入,制造业用工成本将暴涨30%,外贸优势瞬间瓦解。
而消费贷完美规避了这个死结——穷人借钱消费创造需求,企业无需涨薪就能维持生产,银行躺着赚息差,形成完美的资本闭环。
细看2023年财报,蚂蚁集团净利润暴涨58%,招商银行零售业务利润占比超54%。
当打工人为36期免息沾沾自喜时,资本早已完成精准收割。
更可怕的是消费贷创造的虚假繁荣:年轻人用网贷堆砌的"轻奢生活",正在制造全球最大的债务泡沫。
反观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居民储蓄率长期保持在20%以上。而我国储蓄率跌破45%警戒线,居民部门债务率已超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的韩国。
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警告:"每1元消费贷只能创造0.3元真实GDP,却埋下3元金融风险。"
【结语】
当我们沉迷于"分期免息"的甜蜜陷阱时,不妨想想那些被网贷逼上绝路的年轻人。
国家需要的是可持续的内需,而不是饮鸩止渴的虚假繁荣。
下次点击"立即借款"前,请记住: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这场全民负债狂欢,究竟是谁的盛宴,又是谁的坟墓?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负债故事,点赞过万我们将揭秘消费贷背后的资本局中局)
来源:生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