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竟然有“三蔡”,师出一脉,行书美不胜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0 21:51 1

摘要:昨天小编发出来了唐玄宗现存的唯一传世墨迹,文中提到文末有蔡京和蔡卞的题跋,前天的时候,小编把蔡京的题跋发出来了,今天小编就再开一帖,将蔡卞的题跋也发出来吧。因为小编看这字,与蔡京比只强不弱。

昨天小编发出来了唐玄宗现存的唯一传世墨迹,文中提到文末有蔡京和蔡卞的题跋,前天的时候,小编把蔡京的题跋发出来了,今天小编就再开一帖,将蔡卞的题跋也发出来吧。因为小编看这字,与蔡京比只强不弱。

下面这幅原大复制品,后面有这幅题跋,这幅作品还是很值得收藏的。

蔡京和蔡卞是亲兄弟,他们的书法都是启蒙于蔡襄,蔡襄与蔡京兄弟为远亲,蔡襄长蔡京35岁。三人书法都都很牛,在北宋称“三蔡”。蔡京的行书很不错,今天这幅蔡卞的行书,看起来比蔡京更漂亮。

那么来说说蔡卞。蔡卞,字元度,宋神宗熙宁三年,22岁的蔡卞与兄长蔡京同科高中进士,就此踏上仕途。初入官场,蔡卞担任江阴主簿,彼时,当地豪强趁青黄不接之机,以高利盘剥百姓,蔡卞果断推行王安石的青苗法,开仓借粮,解百姓燃眉之急,也因此深受王安石的器重,不仅被招为女婿,还在政治上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与提拔。

在随后的政治生涯中,蔡卞历任同知谏院、侍御史、中书舍人兼侍讲等职,绍圣四年更是官至尚书左丞,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以“绍述”名义,坚定地推行新法,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然而,他在政治斗争中手段强硬,排斥异己,也因此树敌众多。建中靖国元年,谏官陈瓘、任伯雨、御史龚夬联合弹劾蔡卞,罗列了他六大罪状,包括诬陷宣仁皇后、主导绍圣年间贬逐朝臣、导致孟皇后被废、制造“元祐党案”使数千人获罪、迫害言官邹浩以及设立“看详诉理”机构致八百三十家士大夫获罪等。这一系列弹劾,使得蔡卞被贬池州,政治生涯遭受重大挫折。

尽管后来蔡卞又得到起复,最终官至知枢密院事,主管全国军务,但他与兄长蔡京在政见上的不合,也让他在官场中屡遭诋毁。蔡京权倾朝野,重用宦官童贯,蔡卞却坚决反对,这使得兄弟二人之间产生了矛盾。

蔡卞的书法启蒙于蔡襄,后来广涉诸家,博采众长。他早年学习颜真卿书法,颜真卿的书法以丰腴雄浑、气势磅礴著称,蔡卞在学习过程中,汲取了颜体的饱满线条与雄浑气势,使其书法笔势飘逸且圭角稍露。同时,他还兼学徐浩、欧阳询等名家,徐浩的书法圆劲肥厚,欧阳询的书法险峻严谨,这些不同风格的书法,都为蔡卞的书法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晚年的蔡卞,深入研习“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法度,“二王”书法的飘逸灵动、气韵生动,让蔡卞的书法风格发生了进一步的蜕变。他将前人的书法精髓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圆健遒美”的独特风格。他的书法线条饱满圆润,笔力雄健挺拔,气势遒劲连贯,姿态优美飘逸,既有唐人的法度,又具晋人的风韵。明代安世凤在《墨林快事》中评价“卞胜于京,京又胜于襄”,虽然后人对这一观点存在争议,但也足以证明蔡卞书法的影响力。

跋文开篇写道:“唐明皇于兄弟间。以友爱称。时有脊令数千。栖麟德之庭木间。君臣赓颂。以为美谈。”蔡卞首先称赞唐玄宗在兄弟间以友爱著称,当时有数千只鹡鸰鸟栖息在麟德殿的庭木之间,君臣共同歌颂,成为一时美谈。这里,蔡卞表面上是在赞扬唐玄宗的友爱之举,实际上是在为下文的“借古讽今”埋下伏笔。

接着,蔡卞笔锋一转:“圣上绍述先烈。发挥哲庙之志。巨细毕举。是以斯禽一日同集后菀(菀应作苑)龙翔池。数以万计。盖前此未之有也。”他将宋徽宗与唐玄宗进行对比,称赞宋徽宗继承先烈之志,发扬光大宋哲宗的遗愿,事无巨细,都处理得非常妥当。以至于鹡鸰鸟也被徽宗的圣德所感召,一日之间,数万只聚集在后苑龙池,这是前所未有的祥瑞之兆。通过这样的对比,蔡卞巧妙地迎合了宋徽宗的皇权,暗示宋徽宗在治理国家和维护皇室和睦方面,比唐玄宗更加出色。

而跋文的最后一句:“顾此颂所谈。亦不足贵矣。”则是蔡卞“借古讽今”的点睛之笔。他看似贬低唐玄宗的《鹡鸰颂》,认为其所谈之事也不值得珍贵,实际上是在隐晦地批判唐玄宗时期的政治。唐玄宗在位前期,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鼎盛,但后期却沉迷于声色犬马,怠于政事,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蔡卞通过对唐玄宗的批判,暗示北宋朝廷要引以为戒,不要重蹈唐朝的覆辙,同时也表达了对宋徽宗统治的期望,希望他能够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这种“借古讽今”的书写策略,不仅是蔡卞对徽宗皇权的迎合,也折射出新党文人对唐代政治文化的贬抑态度。在新党文人看来,唐代虽然在文化艺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政治制度和治理理念上存在诸多不足。他们主张通过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政治制度,以实现国家的富强。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小编很努力,只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书法文化。也请您动动手指,关注、点赞、分享,让更多人看到传统书法之美。

来源:齐赏书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