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8日,湛江科技学院新湖校区内热闹非凡,宾朋满座,媒体云集。一场以“扎根湛江服务湾区,创新引领铸就未来”为主题的“媒体看湛科”暨“湛江科技学院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这里盛大举行。来自人民日报、央视网、广东广播电视台、羊城晚报等全国30余家媒体单位的记者,
8月28日,湛江科技学院新湖校区内热闹非凡,宾朋满座,媒体云集。一场以“扎根湛江服务湾区,创新引领铸就未来”为主题的“媒体看湛科”暨“湛江科技学院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这里盛大举行。来自人民日报、央视网、广东广播电视台、羊城晚报等全国30余家媒体单位的记者,以及新媒体平台教育领域的传播达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湛江科技学院高质量发展行动白皮书》(以下简称《高质量发展白皮书》)的重磅发布,一同探寻这所粤西办学规模最大的民办本科高校近年来高质量发展背后的独特密码。
新闻发布会上,湛江科技学院隆重推出了《高质量发展白皮书》。这部近10万字的白皮书,犹如一幅宏大而细腻的画卷,从四大方面20个维度全面展现了湛江科技学院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宏伟蓝图。它宛如一把精准的“密钥”,为解读学校的发展逻辑和当下发展状况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湛江科技学院校长彭寿清以“十个坚持”“十个实施”“十个新”深入解读《高质量发展白皮书》的核心内容。他形象地阐释道:“‘十个坚持’是我们的思想源泉,体现了我们的办学理念和思考方向;‘十个实施’是我们的具体行动路径,展示了我们如何脚踏实地开展工作;‘十个新’则是我们努力达成的目标成果,反映了我们工作所取得的实际成效。”从这“十个坚持”“十个实施”“十个新”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该校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高瞻远瞩布局和脚踏实地的扎实行动。
其中,诸多亮眼的成果令人瞩目。学校创新性地提出了“五育并举·五创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新的飞跃。仅以学生学科竞赛为例,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斩获的奖项数量大幅攀升,2024年较2022年增长超过13倍。学生们在“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中屡获金奖,犹如璀璨的明星在竞赛舞台上闪耀光芒。
学校还动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紧密贴合国家战略、广东制造业当家以及湛江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系统布局新工科、新商科、新医科和新文科专业集群。这一举措显著增强了学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专业竞争力也不断提升。仅2024年,就有近千名毕业生顺利入职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企业,为大湾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在智慧教育方面,学校实施“走进AI”十大行动计划,逐步构建起“教室智能、课堂智能、教师智能、管理智能”的全新智慧教育格局。开放合作协同育人工作十分活跃,学校联合中量、华住、中兴通讯等30余家企业共建6个产业学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成效显著。同时,学校还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开展校校合作,联合攻关课题,推动教学和科研资源跨省跨校共建共享,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创新创业教育更是独具特色,学校累计孵化学生校友企业近百家,孵化典型项目年产值超千万元。学生在创新创业类竞赛中取得了明显突破,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精神。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29%,硕博专任教师占比达85%,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学校积极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实施产科教融合创新模式,建设“生猪产业研究所”“北部湾植物生态与景观研究中心”等7个科研创新平台,使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能够精准对接区域和产业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 此外,学校还大手笔推进“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新医科”实验实训室建设,仅2024年就投资逾1.6亿元建成金工实训楼,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实践教学条件。
学校打出的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成效显著。根据ABC排名数据,湛江科技学院在2025年中国民办本科院校满意度排名(广东)中名列第3;根据校友会2025广东省最好民办大学排名数据,该校在广东省民办高校中名列第12。
《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发布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委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受邀作了题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挑战与思考》的报告。他指出,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应更加注重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他对湛江科技学院在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该校“五育并举·五创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同类高校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经验。
随后进入答记者问环节。到场的新闻媒体围绕湛江科技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学生在高水平学科竞赛中的亮眼表现、学校作为应用型大学如何以科研精准对接区域和产业需求、学校通过三五年的高质量发展后希望呈现给社会各界怎样的办学形象等问题展开了积极提问。针对“地方应用型高校的科研怎样精准服务区域发展”的问题,校长彭寿清表示,学校坚持“应地所需、依地而建、为地所用、因地而兴、受地所托、顺势而为”的办学方略,通过构建高水平的“产科教融合体”,选准突破口,塑造独特的服务优势。以该校的生猪产业“产科教融合体”为例,精准锁定湛江及周边区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生猪养殖和供应基地,但产业长期面临疫病风险、市场波动、人才短缺等痛点开展研究。学校建立了“企业出题—学校解题—联合验收”的科研创新机制,不仅构建了疫病风险和生猪市场需求预警模型,还与合作院校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利用临床应用技术研发优化疫苗及诊疗方案,开发生猪产业关键技术,为企业定制低成本、高成效的防控方案。企业运用这一定制化的防控方案,有效降低了生猪疫病发病率,提升了生产效益。
针对“学校希望呈现给社会各界怎样的办学形象”的问题,校长彭寿清提出三个关键词——做有爱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培养有品味的学生。他着重阐述了“培养有品味的学生”,希望培养出具有审美能力、文化底蕴、创造思维和自律品质的当代青年。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专家的真知灼见与媒体记者的犀利提问相互交织,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场高质量的对话不仅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发,也更加清晰地勾勒出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在当天的系列交流活动中,湛江科技学院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广东省分赛两个金奖项目的路演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东方仙草》项目团队介绍,他们创新优化灵芝绿色栽培技术,积极参加30余次红旅实践活动,累计获得149项国家级、省级奖项荣誉。《南竹富贵》项目则依托湛江富贵竹产业优势,精心布局各大互联网销售平台,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大关,有效带动周边种植户实现年增收数万元。两个项目所取得的实战成果,赢得了在场嘉宾的阵阵掌声,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成果。
随后,各媒体记者和新媒体平台达人深入参观校园。他们从图书馆到实验室,从音乐厅到“一站式”学生社区,从体育馆到金工实训楼,全方位触摸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具象热度。
图书馆“智慧书架”的便捷使用
数智VR虚拟现实等实验室的先进设备
音乐厅现代化高端声光系统的完美配备
刚建成投用的大气磅礴的金工实训楼,空间开阔的室内体育馆……通过实地走访,大家不仅看到了湛江科技学院在硬件投入与育人环境打造上的用心,更深刻感受到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如何贯穿于学校的每一处空间、每一门课程和每一次实践中。大家切实体会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数据的增长上,更体现在让师生在学习、科研、生活中收获满满的成长感和幸福感。
此次“媒体看湛科”暨“湛江科技学院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的成功举办,正如校长彭寿清所说:这是一次全面的工作总结,是一场真诚的办学汇报,是一份面向未来的坚定宣言,更是学校开门办学和接受社会监督的积极行动。学校将以更加奋进的姿态、更加卓越的办学成效,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湛科力量”。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