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多措并举 发挥召回监管效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4 22:01 2

摘要:在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形势下,人们越来越重视产品安全问题。缺陷产品召回是产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强化市场监管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市场高效能治理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产品安全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现实要求。

在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形势下,人们越来越重视产品安全问题。缺陷产品召回是产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强化市场监管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市场高效能治理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产品安全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现实要求。

近年来,内蒙古在消费品安全监管上开展了有益探索。《产品安全与召回》记者邀请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副院长、内蒙古自治区缺陷产品召回中心副主任张宏博分享内蒙古的消费品召回管理开展情况及经验做法,以供交流参考。

稳步推进召回工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要求的日益提升,市场上,各类新产品层出不穷。如何保障市场中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为监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有效发挥后市场监管手段,保障流入交易市场的产品质量安全,内蒙古自治区缺陷产品召回中心(以下简称“区召回中心”)在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区市监局”)的指导下,针对内蒙古产业发展特点,聚焦民生及重点产品,创新思路方法,出台多项举措,竭力消除产品缺陷安全隐患,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据张宏博介绍,2024年,内蒙古开展缺陷消费品调查115次,实施缺陷消费品召回22次,累计召回儿童用品、学生文具、服装鞋帽及家用纺织品、家用电器及附件、交通用具等缺陷消费品78079件,产品数量比上年增长48.9%,全区召回工作持续稳步高效推进。

同时,区市监局对影响民生福祉的重点产品,如婴童、学生及老年人用品,进行重点监管,扩大线索收集和缺陷调查力度,对有缺陷问题的相关产品实施应召尽召。据统计,2024年全区实施学生用品、婴童用品及老年人用品缺陷召回15次,涉及产品54464件。

多措并举保障安全

张宏博指出,为提升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做好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工作,区召回中心持续探索、总结经验、借鉴做法,通过健全召回监管制度、开展法律法规培训、组织安全教育活动、推动跨省协同发展等一系列措施,以产品召回为抓手,切实维护保障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有效消除区域内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助力地区产业技术提升,营造公平、安全、放心的消费品市场环境。

健全完善召回监管制度。据介绍,在制度建设方面,区召回中心积极推动落实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标准化建设,组织申报《产品召回工作规范总则》《产品召回市场购样工作规范》《产品召回工作规范风险评估》三项地方标准项目,为进一步夯实内蒙古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基础,健全完善召回监管制度,规范缺陷产品召回实施程序提供标准依据。

开展缺陷产品召回法律法规培训。区召回中心以“召回一个产品 提升一个产业”为目标,组织开展“助力文创产品质量提升培训”“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监管业务培训”“召回管理工作培训会”。“通过这些培训,以加强召回工作人员、生产企业、行业代表对召回相关法律法规、程序规范、产品缺陷风险、标准专业解读等相关知识的深入掌握,从生产端到监管端,全面提高法制意识,让缺陷产品召回实施更有据,更有力。”张宏博进一步介绍。

调研产品流通企业

扩大缺陷产品召回影响力。根据召回管理制度社会认知现状,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区召回中心持续加大缺陷产品召回宣传力度。“以‘3·15’‘六一国际儿童节’‘质量月’、大型活动、展览等为契机,组织举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商圈、社区、高校、博物馆等人流密集性场所,组织开展各类消费者安全教育活动;联合本土融媒体共同打造‘消费品召回知多少’缺陷产品召回专题直播访谈节目。”张宏博举例介绍,“同时,还借助网络新兴信息平台,发布科普宣传动画、产品安全消费提示等,着力在宣传方式、途径、方法上求创新,努力营造‘人人知晓、家家关切’的社会质量共治氛围。”

调研消费品生产企业

推动跨省协同发展。在区市监局的指导下,区召回中心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缺陷产品召回技术联盟成立,主动履职、强化交流、探索合作模式、推动消费品缺陷线索交换共享。全年共向总局消费品缺陷线索信息共享系统报送信息133条,并将市场购检中发现的北京、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宁夏、山西等地相关企业生产的疑似存在缺陷的产品信息积极移交属地召回中心,由属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核查后,相关企业实施了召回,促进跨省召回监管协同发展。

助力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共享经济的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居民日常重要的出行方式,但是共享电动自行车引发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针对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共享电动自行车,区召回中心实施全区运营投放统计备案;广泛开展共享电动自行车缺陷调查,对多品牌的多家销售门店进行“体验式”暗访,完成数千辆样本的抽样检测和证据收集工作,发现鞍座长度、整车质量、脚蹬及脚蹬反射器、限速提示音等共性缺陷问题,并督促企业开展召回,消除安全隐患。“2024年全区实施共享电动自行车缺陷召回4次,涉及产品21000辆,有效降低了交通出行及社会公共安全隐患,其中‘青城赤兔’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召回,更是为全国电动自行车召回打响了‘第一枪’。”张宏博指出,“以产品召回助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整治,使‘召’令安全更具象化。”

创新思路助力文化产业复兴

近几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新兴的文化创意业态层出不穷,而相应的产品问题也应运而生。“我们紧跟消费市场风向,创新探索文创类(文化创意、旅游特色、博物馆纪念、非遗手工艺等)产品缺陷召回。”张宏博表示,围绕“文化+”市场,通过购检方式发现很多产品存在设计、包装、警示标语等方面的共性缺陷问题。据统计,2024年全区实施文创类产品召回12次,涉及相关产品53269件。作为产品市场新兴增长点,文创产品市场规模大,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同时伴有潜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在区市监局的指导下,我们以缺陷产品召回监管手段,有效消除文创类产品安全风险,‘回’馈消费者美丽、多彩、安全的文化消费市场,大力促进内蒙古文化产业提质复兴。”张宏博指出。

提前谋划 发挥召回监管效能

2023年年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成立,打造召回技术支撑力量“国家队”,产品召回监管进入新时代,有了新形势、新要求。“作为地方技术召回中心,2025年,我们将以促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发挥产品召回监管效能,助力质量提升行动深入实施,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加强品牌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张宏博表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强化缺陷伤害监测,加强宣传教育。区召回中心继续与自治区医院、学校联合建立产品伤害监测点,加强缺陷信息采集,进一步拓展采集渠道,加大信息监测点建设力度,推动将信息采集延伸到市场末梢。同时,加大召回宣传力度,促使更多企业认识到产品召回的重要性与积极意义,正确对待召回,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和靠质量求生存的观念,积极主动实施召回。

加强召回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自治区缺陷产品召回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包括以网络舆情监测、产品伤害发现、风险监测与预警、检验数据挖掘等为主要功能的分析平台模板,为开展缺陷产品召回工作节省人工成本、提高信息筛查的效率。同时,实现盟市、旗县缺陷线索信息直报渠道畅通,推动全区质量共治。

召回科研成果转化。区召回中心继续推进召回管理标准化建设,争取三项消费品召回管理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同时,加强非标准符合性缺陷研究,推动非标符合性判定在召回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完善召回管理的质量,提升生态链。

*本文来自《产品安全与召回》杂志2025年第1期,转载请注明来源。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关注产品安全与产品召回的权威媒体

来源:产品安全与召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