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人皆把蒋介石的失败,归结于他军事上战略与战术的短缺,殊不知蒋介石也乃一代枭雄,身边不乏文人谋士,能征善战之人。
世人皆把蒋介石的失败,归结于他军事上战略与战术的短缺,殊不知蒋介石也乃一代枭雄,身边不乏文人谋士,能征善战之人。
并且他本人历经北伐革命,抗日战争,皆取得胜利,可见并非泛泛之辈。
土地革命时期的蒋介石
所以单凭以上观点,归结于结果,略显得胅浅简单,没看到其失败深层本质的原因。
那为何蒋介石到了真正决定中国命运的解放战争就不灵光了呢?
这是因为他本人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所代表的阶级及属性,以及他本人所缺失的民族“魂魄”更有关联。
三大战役胜利后,伟人感慨的说“三大战役能够取得胜利,与解放区1.6亿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完全肯定了人民在解放战争的伟大作用。
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前线
反观当时蒋介石国统区人民,厌恶了国民党的腐败统治,纷纷抗粮不交,逃避壮丁,致使国军无粮可用,无兵补充.民怨载道。
这与共产党解放区人民,纷纷踊跃交粮上前线,送子光荣去参军的场景完全不同,这完全得益于我党实施了,所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正确的土地革命政策,进而人民所迸发出了渴望解放的革命热情。
百思不得其解的蒋介石
而国民党虽然打着“三民主义”民生的旗子,却根深蒂固的维护着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无视冷漠广大农民阶层,取得政权后,从未进行过土地分配,就连其码的减租减息也没进行过。
这一点在蒋介石日记中有所记载,在他下野回溪口老家时,看到家乡破败凋零的场景,与他北伐参加革命起,二十多年间,家乡无任何一点变化,此时他本人也感慨无限,心生内疚。
下野后回到家乡的蒋介石
大家知道北伐时期的蒋介石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是共产党紧密配合,二是他身后“江浙财阀”的支持。
这些财阀中间,不乏有许多正直的民族资本家,他们是希望那时还朝气逢博的国民党,打倒北洋军阀统一中国,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民族政权,可抗战胜利后的蒋介石走上了独裁暴力统治,不民主,不协商,并且腐败专政,以“孔、宋”俩家为代表的官僚资产阶级,窃取国家财富,大发战争财。
民族资本家对蒋介石失望透顶,纷纷拒绝对蒋介石经济援助,致使国统区的经济陷于崩溃。完全坐视国民党彻底完败。
趋利避害,唯利是图的官僚资产阶级,作为他身边最为亲近的资本阶层,眼见他大势已去,纷纷离他而去,资产移居海外,加剧了国统区的通货澎胀,从内部狠狠的捅了他一刀。
须知战争背后须靠经济支撑,蒋介石腐败财经政策,加剧了国民党军事上的快速失败。
蒋介石本以反西斯同盟国“四大巨头”的名号,战后凭借胜利余威,完全可以为我国争取到更多的胜利果实。
不料他反而仅为“一党私利,一己私心”为换取苏联对于他国内战争的所谓支持,屈于苏俄淫威,公然将我156万多平方公里外蒙独立出去。
要知道我泱泱华夏民族,素以不畏强权,守土为责为己任,祖宗之地万不可丢,就连积贫积弱的北洋政府,尚可把外蒙留在中华民族的版图中,而蒋介石却把四亿国人,浴血十三年苦战而取得的本应属于我们的胜利果实,轻易的向大毛妥协,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条约鉴定,国内外一片哗然,各民主党派,民间团体,社会贤达了纷纷拋弃了蒋介石,投向了我党和人民的怀抱,在政治上蒋介石完全陷入了孤家寡人的境地。
全国抗议蒋介石软弱外交
外交上的软弱,也让西方列强看到了蒋介石外强中干的真面目,美国可以颐指气使要求他按照“美式民主”来建国,蒋介石稍有背逆,美国主子立刻就抛弃他。
号以“三民”衣㓂人
冷视工农帝王身
外权凌弱众叛离
横亘一湾岁月尘
来源:金戈铁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