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意力不集中:这类孩子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任务。课堂上,极易被周围无关事物吸引,窗外鸟叫、同学小动作都能让其分心,听课效率低。做作业时,也常分心,玩文具、被周围动静吸引,导致作业耗时久,还易粗心出错,如看错题、写错字。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是许多家长面临的难题。不少家长疑惑,这背后的原因是否是多动症呢?
一、多动症的典型症状
多动症,医学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有三大核心症状。
注意力不集中:这类孩子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任务。课堂上,极易被周围无关事物吸引,窗外鸟叫、同学小动作都能让其分心,听课效率低。做作业时,也常分心,玩文具、被周围动静吸引,导致作业耗时久,还易粗心出错,如看错题、写错字。
多动:他们似乎精力过剩,手脚小动作不断,在座位上坐不住,扭来扭去。在教室,可能擅自离开座位走动;在安静场合,如看电影、听故事,也难以安静,总是动来动去影响他人,还可能话多不停。
冲动:多动症孩子缺乏自我控制。游戏中不能按顺序轮流,急于抢玩;别人说话时,常打断,急于表达想法,不顾及他人感受。面对选择,常不假思索做决定,事后后悔。
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非多动症因素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并非一定是多动症,还有诸多其他原因。
睡眠不足:孩子大脑和身体发育依赖充足睡眠。若晚上熬夜看电视、玩游戏,或因学习压力晚睡,第二天易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状态。
营养不均衡:成长需全面营养,饮食缺乏铁、锌等微量元素,会影响大脑功能,导致注意力下降。长期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也对大脑发育和注意力不利。
学习环境嘈杂:若学习环境吵闹,如家里常有人看电视、大声说话,或教室周围有施工噪音,孩子难以专注学习。学习空间杂乱,堆满玩具杂物,也会分散孩子注意力。
心理压力过大:当孩子面临过多学习压力、家长过高期望,或在学校与同学关系处理不好,如遭受欺凌、排挤,会产生心理压力,影响注意力。比如考试前因怕被家长批评,过度紧张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其他疾病因素:像甲状腺功能异常、铅中毒、贫血等疾病,会影响孩子身体机能和大脑功能,表现出注意力问题。
三、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的方法
当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可通过以下方式判断是否为多动症。
观察行为表现:若孩子不仅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玩耍、做游戏等活动也难专注,且伴有多动、冲动行为,如坐不住、手脚小动作多、难安静玩耍、常打断别人说话,患多动症可能性大。若仅在特定情况,如学习枯燥知识时注意力不集中,做喜欢的事能专注,则可能不是多动症。
关注注意力集中时间:不同年龄段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不同。3 - 4 岁约 10 - 15 分钟,5 - 6 岁 15 - 20 分钟,7 - 10 岁 20 - 30 分钟,10 - 12 岁 30 - 40 分钟。若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明显低于同龄人,且多种活动都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需重视。
注意行为的持续性和普遍性:多动症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通常持续存在,且在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等不同环境都会表现。若孩子只是偶尔出现这些行为,或只在特定环境出现,可能不是多动症。
寻求专业帮助:家长若对孩子情况存疑,应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如儿童医院心理科或精神科,通过详细问诊、心理测试、行为观察等,综合判断是否患有多动症。
四、应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策略
无论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家长都可采取措施提高孩子注意力。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安静、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学习时保持空间安静,避免看电视、大声喧哗。整理好学习用品,让孩子易找到所需,减少分心。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孩子充足睡眠,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鼓励参加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大脑供氧量。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
进行注意力训练:通过拼图、搭积木、阅读、注意力训练软件等游戏或活动,锻炼孩子专注力和耐心,提升注意力水平。
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孩子注意力有进步时,及时肯定鼓励,增强自信心。避免过度批评指责,以免加重心理压力,影响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原因多样,不一定是多动症。家长要仔细观察,针对性采取措施。怀疑孩子患多动症,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来源:宝宝地带亲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