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景物,事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空灵,无常,脱尘的禅理领悟。
每当提起“禅”,总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很深奥,也很有哲理,往往是高僧才会有的智慧。
禅源于佛教的思想,修行方式,最主要的是通过内心的感悟冥想,以及对自我世界的洞察。
从而达到一种超越世俗,明心见性的精神境界,禅诗往往都蕴含着佛教的教育,以及人生哲理。
通过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景物,事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空灵,无常,脱尘的禅理领悟。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禅师写的古诗词,比如鸟窠法师的《无题》: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还有慧开法师的《无门关》: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契此和尚的《插秧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几首都是非常经典的禅诗,不仅蕴含着人生哲理,还给人带来一种开智。
在诗人当中,具有禅意的莫过于王维,他的很多诗中都具有禅意,比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还有这首《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两首诗都具有浓浓的禅风,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静谧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在诗意当中的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感。
禅诗通常语言是简洁质朴的,并不追求华丽的修辞和复杂,诗句通常以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禅意。
历史上有一位无名的尼姑,偶然见到一枝梅花后,便写下一首禅诗,虽然只有28句,却让人豁然开朗,点醒无数人。
尽管她的这首诗非常有名气,但是姓名不明,甚至有的资料记载她是唐朝人,也有资料记载她是宋朝人。
据说她当年云游四海,参访德高望重的高僧,后来她来到一座寺庙,当时恰好是隆冬时节。
寺庙中的梅花傲雪怒放,女尼看到这样的美景之后豁然大悟,于是写下这首《嗅梅》,也就是《悟道诗》。
悟道诗
宋·某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诗词译文
每天都在寻觅春天,却不见春天的踪迹,穿着的草鞋磨破,走遍了山丘云霭的边际。
归来的时候含笑拈取梅花轻轻的闻着它的香气,这才知道春韵早已经盈满枝头。
诗词赏析
第一句“尽日寻春不见春”这句诗写的是诗人一整天都在寻找春天,“尽日寻春”这4个字生动的描绘诗人寻找春天时间的漫长,然而尽管他非常努力的寻找,但是始终不见春天,词句给人一种迷茫和落寞的感觉。
看似是在寻找春天,难道不是在告诉世人在寻找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未来吗?
“芒鞋踏遍陇头云”描写的是诗人穿着草鞋走遍了陇头山丘,雾霭,表达出寻找春天的艰难。
也可以理解成诗人在寻找未来,或者目标的时候,不也充满了艰难险阻吗?而诗人通过这一句进一步的强调了自己的执着,在修行的路上尽管困难重重,但是他依然会坚持,勇往直前,就算是踏破芒鞋也会坚持。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两句诗词写的是诗人归来后,在不经意间捻起梅花轻嗅,此时才发现春天早已经在枝头上,这样的惊喜让人眼前一亮。
突然想起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总感觉这两句总是有一丝相似的含义。
当诗人无论怎么努力都找不到春天时,却在无意间拈梅花轻嗅,谢谢才醒悟过来,原来春天就在枝头上呀。
“笑”这个字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惊喜,也寓意着她已经领悟到了真理所在。
我们都知道梅花在古代象征着傲骨,高洁,在寒风当中依然可以傲然开放,而这里的梅花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坚定,如梅花一般。
这两句诗也在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只要执着努力,相信想要的东西一定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向外寻求真理,幸福,然而最终就会发现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其实就在身边。
只需要好好的去向内体悟,感受,自然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真谛。
诗人在寻找春天的过程领悟到了自然的美,与真理往往存在于最平常之间,也在告诉世人要回归自然,保持一颗纯净的本心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来源:小学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