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科普记得“做自己”

B站影视 2024-12-01 14:11 2

摘要:心里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刷到一个视频。视频分享了三个案例,都是从室内温暖的地方一下子到比较冷的地方,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然后总结了三个字“温度差”,“从很热的环境到很凉的环境,老人,特别是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基础病的人,冬天真是得戴个帽子,很有用。”

郜阳

这几天,申城气温骤降。每年这时候,都会写一篇健康提示,讲讲气温下降、空气干燥、活动减少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次数多了,不禁犹豫:都讲了这么多回了,大家都应该知道了,还有必要“絮絮叨叨”吗?

心里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刷到一个视频。视频分享了三个案例,都是从室内温暖的地方一下子到比较冷的地方,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然后总结了三个字“温度差”,“从很热的环境到很凉的环境,老人,特别是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基础病的人,冬天真是得戴个帽子,很有用。”

前两天,2024年上海市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排行榜发布。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科普累计获得百亿阅读数与播放量,超7000万点赞量。

以往,健康科普,媒体是主力军,也是“二传手”,记者先要请医生讲清楚,然后再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一来,总感觉慢一拍。恰恰这慢下来的一点时间,给了“伪科学”可乘之机,“包藏卖货心”的自媒体发布了不少以假乱真的“科普”,传播面更广,上当人数更多。于是便有了“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的无奈循环。

这几年,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开始成为健康科普的主阵地与主力军,越来越多的医生护士“大咖”涌现出来。他们形式新颖,有“嘎讪胡”的,有实拍案例的,还有脱口秀的——爷爷奶奶辈听得进,年轻人也喜欢。

做健康科普的赛道,越来越卷,对公众来说是好事。某种意义来说,这是“上医治未病”,能在疾病发生前有效预防。有了医护人员的加入,也是对伪健康知识的有力阻击。不过,当挖掘和孵化自己的“网红医生”开始成为医院品牌建设的重要一环后,也希望做科普时记得初心,记得“做自己”,别被粉丝、流量“绑架”了。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