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业园区外,几十位男男女女背着大包小包,拖着大号行李箱和被子、衣服,整整齐齐地排成一列长队——8月底,众多工厂开始新一轮的招工热,无数招聘信息在线下用工市场、社交平台涌现,各路劳务中介也进入了忙碌状态。
工业园区外,几十位男男女女背着大包小包,拖着大号行李箱和被子、衣服,整整齐齐地排成一列长队——8月底,众多工厂开始新一轮的招工热,无数招聘信息在线下用工市场、社交平台涌现,各路劳务中介也进入了忙碌状态。
社交平台上,还有人专门出了一份“进厂攻略”,“每年都盯着那几个条件好的厂,等他们招聘满天飞,所有劳务都在发广告发招聘的时候,就是进厂最好的时间,一般这个时间要不在年后,要不就是8月、9月。”
“八月底进厂,工资翻倍。”广东的劳务小钟表示,每年8月,学校的暑假工陆续返校,各地工厂也会有一大批岗位空缺,要是正好碰上了工厂赶着交付订单的时候,时薪甚至可能上涨30%甚至50%,“就是为了快点招到人赶订单。前段时间富士康三个月赚两万不是还上了新闻”。
小钟提到的富士康高薪,除了暑假工原因,还有苹果新品赶工的原因。
从7月20日开始,郑州富工联招聘公众号就开始陆续发布文章,表示郑州富士康正在进入旺季高峰期,工价一路上涨。8月28日,郑州富工联发布的文章中显示,港区1事业群员工在职满90天,会额外发放最高8000元 以及 600元额外补贴的“返费”,预估做满3个月,工资在18000元—22000万元,引得不少大学生在社交平台调侃,“粉领三千,不如进厂打工”。
而和大众印象中“找工作难”不同的是,蓝领市场的问题,在于“招工难”。
像小钟这样的劳务中介,是蓝领招聘市场中的重要组成环节,相比于习惯线上投简历、视频面试、入职的白领群体,蓝领群体长期以来的习惯,就是靠着工厂当地的劳务市场、中介机构或者同乡介绍,线上化程度较低。
而据《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2022)》显示,我国7.47亿就业人口中,蓝领群体规模达4亿人,占比超过53%——蓝领才是劳动市场最主流的人群,但线上渗透率仅仅只有14%—20%。
相比于白领线上招聘市场,蓝领线上招聘市场,似乎是一片尚未挖掘的蓝海,而随着越多90后、00后蓝领人群的出现,他们也开始尝试在线上找工作,比较着各个工厂的优势和劣势。
当然,也有玩家早早瞄准了这片蓝海。
近几个月,一场声势浩大的广告“闪电战”席卷了中国不少城市的线下空间,在拥挤的地铁车厢与写字楼电梯内,人们反复看到同一张面孔——鱼泡直聘创始人周峰。他身着朴素的蓝白服装,手握听筒,眯着眼睛撅着嘴,广告词,则是“1亿人都在用”。
略带土味的广告风格和创始人魔性的表情,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涟漪,好奇、质疑与讨论交织在一起。这场高举高打的营销,不仅将一家长期潜行于蓝领市场的互联网公司推至聚光灯下,更像一声发令枪,宣告了围绕中国4亿蓝领群体的线上招聘争夺战,正在进入白热化阶段。
魔性广告,席卷线下
“听都没听过,就敢说自己有1亿用户,确定不是虚假宣传?”
小红书上,有人针对电梯间的鱼泡直聘广告吐槽。
评论区里,有人解释,鱼泡直聘这个平台已经做了很久,博主没听过可能是因为平台主要面向蓝领零工人群,它甚至算得上是蓝领招聘平台的头部了。
鱼泡直聘创始人周峰曾把鱼泡直聘比作“招聘界的拼多多”。拼多多看到了五环外的用户,鱼泡直聘则看到了众多被招聘平台忽视的“蓝领人群”,和早期的拼多多有些类似,鱼泡直聘同样瞄准了“下沉市场”。
进入鱼泡直聘,应聘者的简历只需要填写简单的名字、年龄、薪资和工作意向,就可以开始应聘。
App开屏和首页
App的招聘页面也十分简洁,不少岗位直接把薪资信息罗列在标题中,还会配上“日结”“人走账清”“包吃住”等关键词,点击进入招聘页面后,还可以直接和招聘方打电话沟通。平台还有批量打招呼功能,能一口气直接和众多不同岗位沟通。
比起谨慎且需要审视岗位要求的白领,蓝领的招聘门槛和应聘门槛都会更低一些,直接打电话的功能,更是能让蓝领用户和招聘方直接沟通,达成工作意向。
杭州的保洁陈阿姨表示,自己三、四年前就在用鱼泡直聘,“软件上有不少日结的招聘,还有很多小时工的招聘,一些保洁机构和中介公司也会在上面招人”。比起频频被社交平台讨论的BOSS直聘、智联招聘等平台,陈阿姨表示,自己和身边不少做保洁、装修或者搬运工的人,可能都更熟悉鱼泡直聘。
只不过,比起“拼多多”的下沉定位,鱼泡直聘这次高调的品牌投放,投放的主要是广州、上海和杭州等一线城市,和传统观念中的蓝领人群画像有所冲突。
一方面,鱼泡直聘正在从蓝领招聘市场转向白领招聘市场,2024年12月,鱼泡直聘收购了校园招聘平台海投网,并且在今年3月宣布完成了战略整合,推出了鱼泡直聘校招平台,意在进军白领招聘领域。
另一方面,很长一段时间里,鱼泡直聘都限制于建工领域,在其他蓝领招聘领域的声量还不够大,通过大规模的广告,或许也能帮助鱼泡直聘扩展其他蓝领领域的声量。
鱼泡平台官网显示,官方合作伙伴包括中国能建、中国中车、中钢集团等。同时,在招聘者进入鱼泡直聘时,鱼泡直聘的期望职位中,排名较前的也是装修/房屋翻新、建筑工程、物流仓储和工程机械司机等岗位。
相较之下,蓝领群体种类繁多,从流水线工人到技工,从物流到司机,从外卖员再到快递员,号称已经有了1亿用户的鱼泡直聘,想要突破用户规模增长的瓶颈,自然需要瞄准更多潜在的用户群体。
鱼泡直聘创始人周峰曾表示,之前平台专门做蓝领,“服务的都是包工头和天桥下、马路边的农民工,城市里的广告确实触达不了他们”。彼时,鱼泡直聘的广告大多投放在抖音、百度和腾讯等线上渠道,而这类投放大概花了15个亿,也建立了鱼泡直聘的品牌认知。
这次在一二线城市投放广告,并非一次心血来潮的冲动行为,而是一次经过精密计算的市场卡位战。周峰表示,对于招聘方和老板来说,线上广告可能会被屏蔽,但线下广告,属于“强制触达”。
同时,电梯间、地铁等线下生活场景媒体,不仅是蓝领群体日常通勤的必经之路,也能广泛覆盖大众用户,可以再次实现“破圈”效应,抢占用户心智与市场制高点,一方面触达核心蓝领用户,另一方面向资本市场与潜在的B端企业客户展示自身实力与规模,为后续竞争储备弹药。
这场广告战,也从线下蔓延到了线上。
对于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吐槽广告“魔性“的声音,周峰直接在小红书上开始有奖P图比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红书都被视作中产生活风向标,周峰想要和小红书用户拉进距离的举动,自然也有着瞄准白领市场的用意。
看似传统的广告战,其实悄悄吹响了鱼泡直聘从蓝领招聘赛道“闷声发财”,到和各大招聘平台“公开叫板”的号角。
程序员创业,雷军投资上亿
在用线下广告引发广泛关注前,鱼泡直聘已在蓝领招聘领域潜行多年。
鱼泡直聘的前身,是2017年创立的“鱼泡网”,其创始人周峰,就是一位草根出身的程序员。
1988年,周峰出生于四川资中一个务农的家庭,8岁那年,父母就外出务工,他也成了一个留守儿童。
2007年,他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就读软件工程专业。入学第10天,为了赚取生活费的周峰已经开始在宿舍楼间穿梭,他送过外卖,还卖过牙膏牙刷、床单被褥这样的大学生“刚需品“,后来更是用自己专业在校园网里开起网络超市。
毕业后,周峰顺理成章地一头扎进电商和域名投资的浪潮,完成了原始资本累积,而在后续研究各类项目时,周峰注意到BOSS直聘这类白领招聘平台的迅猛崛起——彼时,蓝领招聘赛道上尚未有什么头部玩家,大多数资本和技术都瞄准了光鲜的白领们,大多数蓝领,还靠着线下中介、老乡带老乡来谋生。
“这些传统方式效率较低,并不总能让工人找到工作。就算找到工作,收入不稳定、没保障,被拖欠工资的事时有发生。”草根出生的周峰察觉到了其中的机会,也共情了众多蓝领的境遇,选择回到家乡创业。
这种共情驱动了鱼泡产品的核心设计理念:极致简化。周峰表示,创业八年来,鱼泡直聘从微信群到公众号再到App,一步步培养了蓝领用户的使用习惯,同时也在针对蓝领用户做页面改进,比如按钮做大、流程做傻,“一切只为实用,而不是为了美观”。
早期,鱼泡网更像一个专注于建筑工人群体的垂直信息平台。随着业务的深化与拓展,品牌升级为“直聘”,明确了其在招聘领域的核心定位。
在蓝领赛道深耕,也让周峰吸引到了雷军的青睐。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8年,鱼泡直聘获得了天坤国际领投的1000万元战略融资,2021年,鱼泡直聘获得了钟鼎资本的2亿元的Pre-A轮融资,就在一年后的2022年,鱼泡直聘获得了顺为资本的数亿元B轮融资,而顺为资本的创立者,就是雷军和许达来。
资本的连续入局,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市场对鱼泡直聘的高效连接与用户体验模式的认可。
而鱼泡直聘的创始人周峰,显然也开始学习雷军,悄悄运营起了个人IP。从今年开始,周峰陆续在抖音、微博和小红书等平台上经营起了个人账号,一边讲着自己的创业故事和日常工作,一边拍摄众多蓝领求职者、招聘者的故事。
创始人IP背书,结合线下广告攻势,佐以线上贴合年轻用户的传播模式,显然暗示着鱼泡直聘在蓝领招聘赛道的进一步野心。
蓝领招聘,不仅是流量故事
蓝领招聘市场,是一片广阔但暗礁丛生的蓝海。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蓝领劳动者群体规模高达约4亿人,其中大部分年龄在31岁以上。据艾瑞咨询等市场研究机构测算,由此衍生的招聘服务市场规模在万亿级别。但与白领招聘市场的高度线上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蓝领招聘的数字化程度并不算高。
看到这片蓝海机会的,不仅仅是鱼泡直聘。
58同城、赶集网为代表的分类信息平台,是蓝领线上招聘的早期形态,通过海量信息聚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蓝领线上招聘的问题,但信息质量良莠不齐,虚假招聘泛滥,用户体验备受诟病,最终沦为流量的批发市场。
综合性招聘平台也早已觊觎这块蛋糕。
以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为代表的传统巨头,以及新晋霸主BOSS直聘,都曾尝试布局蓝领市场。BOSS直聘在其近年财报中,已将蓝领市场当成了“第二增长曲线”,只是,服务白领市场的经验与产品逻辑,并不能简单复刻到蓝领群体。
短视频平台则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切入。
快手上的工厂招聘
快手推出的直播带岗模式,利用其庞大的用户基础与主播的“信任”,创造了“直播间里找工作”的新场景,与辛巴等头部主播合作的大型招聘专场,也展示了“内容+流量”在招聘转化上的潜力。但这种模式的创新在于其直观性和互动性,后续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等,还是面临挑战。
传统蓝领招聘的链条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痛点。
“如果你在大公司工作,可能会一口气干个三四年甚至一辈子,但是工厂工人换得特别快,我之前在工厂做招聘,一个月招了39个人,离职43个人,人手是不够的。”
小钟表示,工厂里非技术人员的工人,很多都是短期工,一些干十几天或者一个月就走了,新工人进工厂,还要重新培训,这也让不少工厂推出了“返费”政策,就是一个工人工作满三个月或者半年,就有一笔额外的上千元的费用给工人。
同时,在很长一段时间,蓝领群体的招聘都是走着线下模式,大多数蓝领群体直接到当地劳务市场,或者通过劳务中介和“老乡带老乡”来寻找工作——当地直观看到工厂环境和待遇,和老乡沟通,都是因为“信任”问题。
随着年轻人进入蓝领行业,智能手机在蓝领群体中的全面普及、移动支付的成熟以及用户线上行为习惯的迁移,蓝领行业的数字化拐点才真正到来。鱼泡直聘的高调入局,正是踩在了这个风口之上。
但即便是在线上,依旧难以彻底解决信任问题。
小钟表示,很多中小型工厂都不太会使用线上招聘平台,自己和广东的很多工厂都有合作,也使用过鱼泡直聘,但在很多时候,还是会有人对她产生质疑,“不信任中介,会怀疑我们骗人,工厂会不会克扣或者拖欠工资,或者是不是故意压价”。
鱼泡直聘也在试图解决信任问题,从引入企业实名认证、保证金等机制,对招聘方进行初步筛选。但想要解决薪资拖欠、劳务纠纷等线下重度服务问题,还是道阻且长。
周峰曾在接受《新浪财经》采访时表示,在撮合平台领域,做软件或者应用层面的企业本质差异不大,核心都是靠技术和效率来降低成本,“你说曹操打车和滴滴打车能有啥区别?外卖、饿了么和美团外卖有啥区别?真正的区别只在于规模效应。除了规模的区别,就是谁做得更早的区别”。
如今,早早入局蓝领招聘的鱼泡直聘,或许正在冲刺规模效应。
从15亿元的投入,到如今的广告大战,鱼泡直聘在追求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还需要维持健康的财务模型,实现可持续的盈利,而众多蓝领群体和招聘方,能为鱼泡直聘的资本故事贡献出多少收益,尚且是个未知数——社交平台上,已经有人吐槽鱼泡直聘“打电话要收费”“骗子太多”“全是中介”等等,而现在已经没有太多声量的赶集网和58同城,就是因为信息稂莠不齐,逐渐在蓝领招聘赛道失去了声量。
鱼泡直聘的广告轰炸,预示着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巨大市场,正在被资本、技术与新的商业模式所重塑。
但这个故事,并不仅仅只有流量的规模效应,还有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无数玩家想要挖掘这座沉睡已久的“金矿”,但最终赢家,或许并非流量最大或融资最多的那一个,而将是那个最能理解、尊重,并且能给蓝领群体提供高效、可靠的服务的玩家。
来源:电商在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