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汉末年人高诱对这句话的注解是,苍颉造出了文字之后,人们就不会再安于在地里耕种了,而是都忙着去著书立说牟利。苍天知道世上很快就会因此发生大饥荒,所以便下起了粟米雨;而鬼怪得知苍颉造字后,知道自己的恶行将被人们用文字记录下来向苍天控诉它们,因此都纷纷在它们能出来
仓颉造字,鬼怪哭泣。
这个典故最早能找到的出处,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人编纂的《淮南子》一书。
《淮南子·本经训》中如此记录:“昔者苍颉[jié]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东汉末年人高诱对这句话的注解是,苍颉造出了文字之后,人们就不会再安于在地里耕种了,而是都忙着去著书立说牟利。苍天知道世上很快就会因此发生大饥荒,所以便下起了粟米雨;而鬼怪得知苍颉造字后,知道自己的恶行将被人们用文字记录下来向苍天控诉它们,因此都纷纷在它们能出来游荡的夜晚哭泣。
高诱在注释中还提到鬼就是兔,说兔子因为人们要捕杀它们用它们的毛做毛笔,因此在夜晚吓得恸哭。
那么在《淮南子》中记录的这个苍颉造字引得鬼哭的故事,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苍颉作书,而鬼夜哭可能一
其实细读这个故事,不难看出讲故事的人对苍颉造字是持批评态度的,这跟《淮南子》这本书宣扬的主旨——无为而治,两者是一脉相承的。
当年淮南王刘安(上图)在得知,汉武帝刘彻因为尊儒,而与尊道的窦太皇太后(窦漪房)为首的实力起了冲突,汉武帝因此被压制失去了实权后,他遂对皇位起了觊觎之心。
为了引起窦太皇太后的主意,于是刘安组织人手编纂了《淮南子》一书。
《淮南子》的内容大力宣扬道教无为而治的主张,书成后刘安在世间广为传播。刘安希望《淮南子》能带给他巨大的声望,从而推动尊道的窦太皇太后废了刘彻,另立他为新的皇帝。
不得不说刘安的脑洞不是一般的大,竟然想仅凭一本书就让窦太皇太后废了自己的亲孙子,另立他这个跟窦家没任何瓜葛的王爷为新帝。
苍颉造字天下粟雨、鬼怪夜泣的传说,并未见于已发现的先秦著作中。因此有极可能是刘安的门客在领会了主子的用意后编造的,以便为《淮南子》宣扬的道教无为而治观点提供事例支持。
苍颉作书,而鬼夜哭可能二
不过这个故事如果不是刘安门客编造的,而真的是上古流传下来的话,那么这个故事,就揭露了一段不见于任何史册的华夏民族的远古辛秘。
如果这真是一个上古传说,那么它背后很可能反映了,自殷商以来王朝统治者打破巫师们对文字的垄断,既奴隶制王朝时代王权对神权取得了优势这一历史事件。
我们如今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华夏文字,分别为商使用的甲骨文和周使用的金文。
甲骨文由于基本上都出现在甲骨上,所以叫甲骨文;
而周的青铜器往往有铭文,因此周文字得名为金文(古代铜就是金)。
考古发现证明,周金文与商甲骨文是同源的。
其实青铜器最早的铭文,出现在商朝定都殷的殷商时期(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所制作的青铜器上。
但是与同时期写得满满的甲骨不同的是,殷商时期的青铜器上的文字非常稀少。而且与周朝金文往往会记录制作原因(记事)不同,殷商时期青铜器上镌刻的文字,大多仅仅只是记录制作器皿的家族的名号。即便是字稍多些的殷商时期青铜器,也只是记录哪个商王赐予家族青铜制作了这件物品,而且这种铭文稍多的青铜器仅见于殷商中后期。
甲骨和青铜器这两种不同文字不同的载体,向我们道出了远古时期的一个辛秘。
青铜器是贵族铸造的,而甲骨是巫师们祭祀问卜用的。
所以商朝到殷商时期才出现带有文字的青铜器,以及商朝青铜器上文字极其稀少,都无言地道出了一个史实——商朝文字的使用权被巫师们所垄断。而即便是巫师们的垄断有所松动的殷商时代,商朝贵族们依旧只有极少的文字使用权,连在青铜器上记事都不被允许。
直到商朝晚期才出现了20字的记事铭文青铜器——彝铭,这一青铜器的出现表明了商朝王权的进一步加强,因而贵族从巫师手里夺取了更多文字的使用权。
这一现象是符合历史进程的,因为古代王国都是由原始部落联盟演化而来,而古代部落种萨满巫师拥有极大的权力既所谓神权,部落联盟首领往往受制于大巫师。所以即便是后来王国建立王权诞生,巫师依旧拥有巨大的权力足以制约王权。
神权的代表巫师们垄断了商朝的文字使用权,因此商朝前中期的青铜器上都未铭刻文字。但随着商王盘庚从神权强大的旧都迁到了新都殷,巫师们对文字的垄断出现了些许的松动,殷商的贵族们可以在青铜器上铭文了。
但是殷商250余年,直到被周灭亡,殷商时期的青铜器依旧铭文寥寥,这彰显了商朝巫师们影响力的巨大,其对文字的控制依旧十分严密。
但是巫师对文字的垄断,随着纣王在鹿台自焚商朝灭亡明显被削弱,证据就是国之瑰宝——记录武王灭商之事的西周利簋[guǐ]。
周的官员有事(右史)利随周武王伐商,由于灭商有功,利事后得到了周武王赏赐的青铜。于是利按照惯例用这些青铜铸造了祭祀用的食器簋,并在器内底部镌刻了33字,记录了武王伐纣这一大事件。
王武征商,隹甲子(周王武征殷商,时间是甲子日),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早上取得牧野之战的胜利,晚上就攻占了朝歌),辛未,王在阑间师,(辛未日,武王在阑间会师各路兵马),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赐给右史官利大量的金,用来制作檀公宝尊彝)。
作为周代商见证的器物,西周利簋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一件西周青铜器。而它的铭文已经突破了商朝青铜器只记王号、家名的传统,不但记事还注明了时间。这凸显出了周朝王权强大压倒了神权,文字由此成为了贵族可以大量使用的文化资源。
西周利簋毕竟只刻了33字,虽比之商朝青铜器字数大增,但依然有着受限制的痕迹。而西周晚期铸造的毛公鼎,竟然镌刻了500字。这两件相隔400年铸造的青铜器内镌刻文字数量上的差距,依稀向我们道出了西周时期王权逐步加强、神权日益萎靡的进程。
而也正是由于贵族们可以自由的使用文字,因此才有了著书立说这一行为的诞生,史官这一职业也才能设立。随着文字的垄断被打破,华夏文明由此进入了一个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诸子百家在东西周时期陆续诞生,系统的华夏文明体系建立起来了。
苍颉作书,而鬼夜哭。
这里面的鬼,极有可能是周朝贵族对巫师的嘲讽之词。
贵族将自诩为神之使者的巫师贬称为鬼,这说明王权已经压制住了神权。巫师们虽在周朝依旧表面风光,但是其已经成为了王权的附属难以再翻起风浪来。
当然也有可能就是巫师们为了维持自己的文字垄断权,才搞出了这么一个鬼神之说来。他们希望以鬼神之说吓阻世人,阻遏文字广为流传开来,但显然是徒劳的。
因此因为苍颉造字而哭泣的并不是什么鬼,而是靠装神弄鬼操弄政权的巫师们,他们因为自己的特权被打破,而为自己黯淡的未来哭泣。
遥远的上古充满了神秘,可惜由于缺乏文字和文物的印证,很多事情只能是后人们自行脑补了。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来源:笑香风云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