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发致癌是真的吗?哈佛大学调查11万人30余年,结论终于揭晓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0 19:10 2

摘要:邻居王阿姨来敲门,神情紧张地问我:“医生,我染头发已经二十多年了,现在忽然听人说染发可能会得癌,是不是真的啊?”她说得时候手都在抖。

邻居王阿姨来敲门,神情紧张地问我:“医生,我染头发已经二十多年了,现在忽然听人说染发可能会得癌,是不是真的啊?”她说得时候手都在抖。

看着她慌张的样子,我没有立刻回答,只是跟她说:“你不是一个人这么担心。”

我们身边,几乎每一个染发过的人,都在某个瞬间问过自己一句话:染发到底会不会致癌?

明明是为了遮盖白发或者追求美丽,怎么突然成了健康隐患?是不是染一次就危险?染得多了是不是更容易“中招”?天然染发剂是不是就安全?那美发师呢?天天接触染发剂,是不是更高风险?

这些问题,从来不只是茶余饭后的闲谈,而是切切实实地缠绕在很多人心头的健康焦虑

而现在,终于有人给出了一个答案——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花了整整三十多年,跟踪了超过11万名女性,研究她们染发与癌症之间的关系。这不是小打小闹的问卷调查,而是世界上最严谨、规模最大的长期前瞻性研究之一。

染发致癌,到底是传言,还是事实?

我们先来讲点实话,也讲点真话。染发剂的确不是“纯天然”的玩意儿。尤其是传统的永久染发剂,它里面含有一类叫芳香胺的化学物质。这个词听起来陌生,但在动物实验中,有些芳香胺确实被证实有致癌潜力。

听到这你是不是想丢掉洗发水瓶?科学讲究的是“量”“频率”和“暴露方式”。也就是说,你得看你用了什么、怎么用、用了多久了。

哈佛这项研究跟踪的时间长达36年,调查对象都是从1976年起就参与研究的美国护士,她们每两年就要填写一次健康问卷,包括是否染发、染发频率、用的是什么种类的染发剂等等。最终,研究者统计分析了其中超过11万人的数据。

结果居然有点出人意料:整体上,染发与大多数癌症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关联。

这句结论,值得你我都松一口气。但话说回来,也不是说一点风险都没有。

研究发现,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癌症,比如乳腺癌卵巢癌某些类型的白血病,长期使用永久染发剂的人群中,确实观察到了略高的发病率。尤其是在染深色发的人群里,这种风险略高一些。

为什么深色染发剂更值得我们留意?

因为它们通常含有更高浓度的有机染料,特别是某些对苯二胺类化学成分,这类物质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了潜在的致突变能力。而突变,恰恰是癌症的“起点”。

但注意,这些研究并没有说“染发就等于得癌”,它的意思更像是:如果你长期、大量、频繁地使用深色染发剂,那么你可能略微增加了某些癌症的风险。

这跟我们平常讲的不一样。很多人以为“染发=致癌”等于“抽烟=肺癌”,但其实两者的风险级别完全不同。

抽烟的致癌证据是明确且强烈的,但染发剂的致癌性,目前还远没有这么确定。

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把个人使用染发剂的致癌性划分在“未被分类”的范畴中。它们唯一确定的是:长期在工作中接触染发剂的理发师和美发从业者,确实属于癌症风险略有升高的人群。

这其实也挺好理解。一个人一年染三次头发,和一个美发师一天接触十个染发客户,暴露剂量能一样吗?

担心是可以的,但要担心得有逻辑。

比如你一年染一次头发,而且染的是浅色,染完就立马洗干净,染发时戴手套、注意通风,那么你所承担的风险,极有可能是非常低的

而如果你是那种每个月都染、每次都染深色、十几年如一日,又从不注意通风和防护的人,那确实有必要重新评估一下自己的习惯。

很多健康风险,不是“有没有”,而是“多少”“多久”“怎么做”。

就像太阳晒多了也会增加皮肤癌风险,但没人会因为这个就终身不出门。关键在于合理控制

那天然染发剂呢?植物染发剂是不是就完全安全?

这个话也不能说得太满。确实,一些天然成分比如指甲花(海娜粉)等被认为相对温和,但“天然”两个字不等于“无毒无害”。

很多植物本身也含有活性成分,有些甚至本来就是用来当药的。你把它直接往头皮上抹,还是得小心有过敏反应皮肤刺激,甚至个别人的免疫系统可能对它特别敏感,反而引发问题。

天然并不等于安全,化学也不等于有毒。一切都要看剂量,看频率,看你怎么用。

我们的身体不是玻璃做的,但也没有坚不可摧。

也许你会问,那我现在怎么办?我已经染了好多年了,难道已经晚了?

真正值得做的不是焦虑,而是调整习惯。比如:尽量拉长染发的间隔时间;选择配方更温和、无对苯二胺或低过敏性的染发产品;染发时戴手套、戴口罩、保持通风;染前做皮肤测试,防止意外过敏;尽量减少染发剂接触头皮的时间和面积。

说到底,染发是一种自由,也是一种选择。我们不能用一句“可能致癌”就把所有人吓住,但也不能因为“风险不大”就完全忽视它。

科学不是用来吓人的,而是帮我们做更聪明的决定。

我常说一句话:健康的关键,不是“绝对不做什么”,而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你知道你为什么染发,你知道染发可能带来的风险,也知道如何减少它们,那你就可以放心地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活在恐惧和谣言中。

哈佛的研究没有给我们下一个“不能染发”的死命令,而是给我们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了自己的行为和它可能带来的后果。

了解风险,是为了更好地管理风险,而不是被风险控制。

如果你还想染发——可以。但请带着对自己身体的尊重和了解去做它。

美丽不该以健康为代价,但也不必因健康而放弃美丽。

只要我们知道该怎么做,就能在两者之间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居民肿瘤登记年报.
[2]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染发剂与癌症风险评估报告.
[3]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护士健康研究项目资料分析报告.

来源:曾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