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崇德向善,明德惟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政法聚焦平安北京、法治北京建设中的温情与坚守,开设“平安暖心事 政法正能量”专栏,记录政法干警、法律服务者、平安志愿者的好人好事、暖心故事,弘扬铁肩担道义的正义之举,润物细无声的
栏目介绍
崇德向善,明德惟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政法聚焦平安北京、法治北京建设中的温情与坚守,开设“平安暖心事 政法正能量”专栏,记录政法干警、法律服务者、平安志愿者的好人好事、暖心故事,弘扬铁肩担道义的正义之举,润物细无声的为民情怀;彰显新时代首都政法干警风采,传递“凡人微光”的质朴力量。
平凡铸就伟大,微光汇聚星河。让我们在点滴善举中凝聚法治信仰,以榜样之力激发奋进之志,共同谱写首都政法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温暖篇章,绘就京华大地崇德尚法、平安和谐的美好画卷。
一张墓地续租单背后的挽救故事
“警官,我好像把最重要的东西丢了。”
“警官,我妈妈的墓地租期快到了,您能帮帮我吗?”
“警官,我以为这辈子都没机会尽孝了,谢谢!谢谢……”
今天,讲述一张墓地续租单背后的故事……
时光回溯到罪犯张某入狱初期,那时的他还是个抗拒改造的“刺儿头”:持续缠诉,投递申诉信20余封,字里行间全是对判决的质疑;还曾两次因公然严重违反监规纪律被禁闭。
“你们不要妄图改变我,我没错,更没罪!”那时的他,眼神里的桀骜像淬了冰,仿佛整个世界都亏欠于他。
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清河分局清园监狱从未放弃这个自我防御性极强、浑身是刺的“硬骨头”。监狱召开专题会议,监狱长带头研究,明确攻坚任务,并适时调整监区,为转化张某的“陈年顽疾”创造新环境。五监区组织经验丰富的民警迅速成立攻坚小组,他们没有急于说教,而是先沉下心研究张某的成长轨迹和犯罪细节,预备打出转化“组合拳”。
攻坚小组从法律宣讲入手,带着张某逐字逐句学习《刑法》中关于故意杀人罪的条款,解析法院判决书的每一项定罪依据。民警搜集了10余起同类案例,用鲜活的司法实践让张某明白判决的公正性。针对他认为量刑过重的执念,民警们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讲起,结合他犯罪时的主观恶性与社会危害性,层层剖析刑罚的法理依据。
得知张某对文学有浓厚兴趣,攻坚小组联合评估矫治中心为他量身定制了经史合参改造计划。从《论语》到《孝经》,民警们定期对他开展经典研读,引导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当读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时,张某的笔在笔记本上停顿了许久,这是他“抗改生涯”中第一次流露出动摇的神色。
在民警有法度、有温度的教育引导下,张某心中的坚冰慢慢融化。2024年6月24日,他终于放下背负多年的“包袱”,在监区现身说法,深刻反思罪行,树立改造目标,认罪服法。
一次迟到20年的“幡然醒悟”
此后,张某就像是变了一个人,曾经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与民警交流时眼神里多了几分坦诚。在监区组织的“重塑新生”主题教育中,他反复咀嚼民警的话:“认罪只是起点,找回良知才算真正的改造。”
当年春节,面对热气腾腾的饺子,张某想起了已经病逝20年的母亲,才惊觉自己再也吃不到母亲包的白菜馅饺子。“警官,我忘了婴儿时就爱着亲人的本能,忘了亲人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我好像把最重要的东西丢了。”在一次个别教育中,张某向民警袒露心迹。
“儿的生日,娘的苦日。”今年张某51岁生日时,一个念头突然击中了他:母亲的墓地租期快到了。他依稀记得2005年安葬母亲时,家人说过墓地租期是20年。“要是没人管,妈在那边都不安稳……”这个想法让他彻夜难眠。
与家人失联十多年的他,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民警。他的手指反复摩挲着纸页:“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合规矩,但是请您帮帮我,我想给我母亲的墓地续租期。”让他意外的是,监区长看完申请当即表态:“我们尽力帮你想办法。”
一场跨越高墙的“孝心接力”
清园监狱党委高度重视张某的诉求,这既是罪犯良知觉醒的体现,也是深化改造成效的契机。得到批准后,一场跨越高墙内外、跨越天上人间的“孝心接力”就此展开。
民警与北京市八宝山人民公墓管理部门取得联系,详细说明情况,了解续约的具体流程和要求。同时,民警了解到,张某母亲的墓地由张某弟弟在2005年办理,如果他想续租,须取得弟弟的同意。而十多年前,两人大吵一架后就完全没有了联络,这无疑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在联系上张某的弟弟后,电话那头的沉默像堵墙,直到民警说起张某在狱中的转变和日记里的忏悔,弟弟才感慨道:“唉,妈生前总念叨他,要是知道他有这份心……我同意他续租,也非常感谢政府能帮助他悔改。”
2025年6月19日清晨,由清园监狱教育改造科、生活卫生科和五监区民警组成的三人代表团,带着张某沉甸甸的托付,来到八宝山人民公墓。在业务厅,民警按照规定办理了续约手续。
他们特意买了一束白菊,轻轻放在张某母亲的墓前,没有喧嚣的仪式,只有三名身着警服的身影,隔着时间与空间,默默见证着一份迟到了20年的孝心。
当民警把续约成功的消息告诉张某,给他看墓地的照片时,这个年过半百的汉子突然泣不成声:“我以为这辈子都没机会尽孝了,谢谢警官,谢谢监狱,谢谢国家!”
如今的张某,已是监区里的“积极分子”。他牵头组建了“无期幸福”合唱团,用歌声传递改造的决心。每当唱起《妈妈带我光明行》这首歌时,他的眼神总是格外明亮。“我和妈妈永远不会失联。”他说,“妈妈会看着我走好剩下的改造路。”
用心用情做好罪犯教育改造工作,让法律的威严与人性的温度交织,让天国的牵挂终成人间的救赎。这不仅是对张某人生的重塑,更是清园监狱深入贯彻市局党组“十个新突破”要求,不断践行“听党话 能吃苦 勇争先”新时代清河精神的成果体现。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