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基孔肯雅热引发关注,该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 “花斑蚊”)传播,做好防蚊是阻断感染的核心环节。市面上驱蚊产品五花八门,不少河南老乡挑得眼花缭乱:到底哪种能真正防蚊?给娃用的话安全吗?河南疾控《健康半月谈》邀请河南省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所媒介室主任赵奇教
大河网讯 近期基孔肯雅热引发关注,该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 “花斑蚊”)传播,做好防蚊是阻断感染的核心环节。市面上驱蚊产品五花八门,不少河南老乡挑得眼花缭乱:到底哪种能真正防蚊?给娃用的话安全吗?河南疾控《健康半月谈》邀请河南省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所媒介室主任赵奇教大家三招科学选对驱蚊产品。
第一招:选产品先盯 “有效成分”,认准这 3 种才靠谱
“判断驱蚊产品好不好用,先看配料表中的‘有效成分’—— 目前国际公认、经科学验证的长效驱蚊成分只有 3 种,咱老乡记牢就行。” 赵奇介绍。
避蚊胺(DEET):经典有效成分,驱蚊效果稳定,能有效干扰蚊子嗅觉,让蚊子 “找不到人”。居家或日常外出用,选 5%-20% 浓度即可,浓度越高,持续保护时间越长(如 20% 浓度可保护约 4-6 小时),无需追求过高浓度。
驱蚊酯:温和低刺激,对皮肤的不适感较少,适合皮肤敏感人群(如老人、青少年),驱蚊时长与同浓度避蚊胺相近,日常使用同样推荐 5%-20% 浓度。
羟哌酯(派卡瑞丁):新型高效成分,驱蚊速度快、异味小,保护时间也较长,部分产品浓度 10% 即可实现 4 小时左右防护,对常见的伊蚊、库蚊都有效。
赵奇特别提醒:若配料表中只有 “柠檬草油”“薄荷醇”“香茅油” 等天然成分,虽有短暂驱蚊效果,但持续时间通常不足 1 小时,无法应对伊蚊活跃的清晨、傍晚时段,不建议作为基孔肯雅热防控期间的主要防护手段。
第二招:看说明书别 “走马观花”,4 个关键信息要盯紧
不少老乡买驱蚊产品只看 “香型”“包装”,却忽略了说明书 —— 其实说明书里藏着 “防蚊效果” 和 “安全性” 的关键信息。赵奇建议,看说明书时重点抓牢4点:
有效成分及浓度:确认是否含有上述 3 种有效成分,同时查看浓度(避免买到 “无有效成分” 的 “概念产品”);
有效保护时间:正规产品会标注防护等级,A 级(≥6 小时)适合长时间户外(如田间劳作、公园游玩),B 级(≥4 小时)适合日常短途外出(如买菜、接娃);
产品保质期:驱蚊成分会随时间挥发,过期产品效果可能打五折,甚至完全失效,开封后建议 1 年内用完;
农药登记证号:合规的驱蚊产品属于 “卫生用农药”,证号以 “WP” 开头,后接 “4 位年份 + 4 位产品编号”(如 “WP2024XXXX”),无此证号的产品慎选。
“至于选喷雾、乳液还是手环,其实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全看咱的使用习惯 —— 喷雾方便全身喷洒,乳液适合涂抹耳后、手腕等小范围皮肤,手环则适合怕粘腻的人群。” 赵奇补充道。
第三招:特殊人群重点看!婴幼儿防蚊优先 “物理防护”
针对家里有 0-3 岁婴幼儿的家庭,赵奇给出 “优先物理防蚊” 的建议,避免不必要的化学接触:
居家防蚊:安装纱门、纱窗,定期检查是否有破损,这是阻挡伊蚊进入室内的 “第一道防线”;
外出防护:给宝宝穿长袖防蚊衣裤(选择透气的棉质或冰丝材质,避免闷热),婴儿车、安全座椅上加装专用蚊帐,开车时给车窗装防护蚊帐(尤其夏季开窗通风时);
化学产品非必需:若确需使用,需选婴幼儿专用款(通常有效成分浓度≤10%),且只在宝宝衣物外侧、床围等部位喷洒,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口鼻,使用后及时洗手。
科学防蚊 “口诀” 记心间
最后,赵奇送上防蚊选品口诀:“成分认准3种好,说明盯紧4点牢;宝宝防蚊先物理,安全防蚊才有效。”
当前正值基孔肯雅热防控关键期,做好科学防蚊不仅能预防该病,还能减少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风险,守护全家健康。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尤其是近期有蚊虫叮咬史或外出旅居史,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情况,早发现、早处理。(青禾/文 魏凯/视频)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