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上海不断巩固完善“医防融合、全程服务、规范管理”的综合防治体系,持续推动防治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升。上海结核病疫情呈现稳步下降态势,2024年全市报告肺结核发病率为1
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上海不断巩固完善“医防融合、全程服务、规范管理”的综合防治体系,持续推动防治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升。上海结核病疫情呈现稳步下降态势,2024年全市报告肺结核发病率为19.2/10万,处于在全国最低水平。
上海聚焦结核病社区筛查和预防性治疗能力提升,促进结核病早诊、早治、早管。截至2024年底,在商务楼宇、产业园区等功能社区,医疗机构呼吸科等重点科室,社区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风险人群中开展结核病筛查4.7万人次;依托结核病定点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在全市建成31家结核病预防性治疗门诊。
全市范围内加快开展无结核社区建设。在前期金山区山阳镇开展国家级试点的基础上,2024年起全面启动无结核社区建设工作,以街镇为单位,强化落实“三筛两管一动员”(包括重点人群、高危人群和耐药结核患者筛查;患者和潜伏感染者治疗管理;社会大众动员)等重点措施,目前全市16区已有21个街镇启动开展无结核社区建设工作,积极实践基层结核病防治。
另外,上海探索社区慢性传染病医防融合协同共管工作模式。2024年3月起,在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开展试点,依托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提供结核病一站式筛查及转诊转介等服务,促进服务策略、服务对象、筛查措施、转诊转介、治疗干预和随访管理等多方位整合。目前正在全市范围内扩大此项试点工作。
上海继续牵头苏浙皖三省共同发力,推动长三角区域利福平耐药结核病协同防控中心进一步做大、做深、做实,协同防控工作覆盖面已扩大至上海全市和苏浙皖三省30%的地市,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库及分析平台不断优化完善,利福平耐药结核病诊治能力进一步提升。
上海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3月21日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开展了市级现场宣传活动,推进“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提升行动”,并开展专家义诊咨询等。3月20日举办了“2025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论坛”,发布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结核病等重大慢性传染病精准管理和综合干预”项目成果。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传播。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
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医院看病。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定点医院信息可查询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减少肺结核传播
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避让他人、遮掩口鼻。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肺结核病人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肺结核可防可治。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自己恢复健康,同时保护家人。肺结核病人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病人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来源:彩虹岛精灵说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