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的央视新闻叫醒了不少,长年沉迷于和田玉直播的爱好者。大快人心之余,我却发现,紧随其后的网络舆论,却分明将矛头指向了广东与河南这两个省。
参玉
由广大爱好者自制,和田玉知识共享平台——全网唯一
前几天的央视新闻叫醒了不少,长年沉迷于和田玉直播的爱好者。大快人心之余,我却发现,紧随其后的网络舆论,却分明将矛头指向了广东与河南这两个省。
这便有些奇怪了。首先,售卖问题玉器的直播间几乎遍布大江南北,并不只局限在这两地。而且论及行为的荒诞离谱,做局的心思巧妙,上述这两个省,还远不如京沪、江浙、新疆等地的直播间。
虽然我早前也曾在前述这两地过“打眼”,交过学费,但仍旧不得不承认,当地还是以良心商家为主的,害群之马,仅是极少数而已。之所以将论调引导向了“地域歧视”,主要还是因为网红主播们,掌握了话语权。
对于咱们收藏爱好者而言,更要小心提防的,恰恰是那些信口雌黄的网红主播。在这里参玉就总结一些他们的典型性特征,供大家明辨。
一、伪装成专家、讲话极端绝对,经常理直气壮、赌咒发誓的瞪着眼睛说瞎话,且不容置疑。深入查询,却没有相关的教育背景,最多只接受过短期的培训。
由于和田玉的鉴定涉及矿物学、结晶学、历史文化、考古等多个专业领域,且需要将书本上的知识,在大量的实践中加以验证,非常的复杂。
所以越是专业人士,讲起话来就越是顾忌颇多,含混不清。反而是对此不甚了解的,能够无知无畏,心无挂碍的大放厥词。网红们在这方面就很有优势。
二、开口就是祖传生意,家族工厂直销,每件东西都是收藏级精品,具有传承价值的宝贝,并且他还非要“放漏给亲人们”。
首先,据参玉所知,由于近百年来的丧乱,华夏大地并没留下几个玉器世家延续至今。即便是有那么为数不多的几家,其后人也远远没有沦落到,要在直播间里行骗的地步。
其次,直播间每天滚动销售的,大都是外借来的商品。开工厂要求的是脚踏实地,做网红必须得信口胡说,还不能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实际生活中,这两种人很难兼容。
至于其销售的所有和田玉,都是世所罕见的传家宝,他又必须得低价放漏给素不相识的“亲人们”,这种自相矛盾的话,如今居然还真的有人相信,笔者对此佩服得简直是五体投地。
三、每隔上一段时间,就包装出一个新品种来,且多为山料,并大肆的宣传。例如时下的且末金山糖白玉,以前的米达料、天泰料、翠青、鸭蛋青等等……
这是网红直播间、营销号,惯用的智商税收割法。只要关注和田玉超过3年的小伙伴就会知道,炒作新品种,然后就会大量的出货。
这类玉石只要一上手,便会发现,都是徒有其表的样子货,缺乏温润底蕴,一两个月后,就会觉得索然无味。然而一个品种被抛弃了,过不了多长时间,便会有另一个新名词,来顶替其位置,再割一茬小白们的韭菜。
四、声称自家直播间里的玉器,都是替别人代售的,或者是帮爱好者们“回血”的。如此操作,主要是为了规避售假的法律风险。(以我的经验,优质和田玉一旦到了藏家的手里,便很难再流失出来啦)
五、经常表演在玉龙喀什河,及附近的村镇里收玉等桥段。这很多都是按照剧本演绎的,不同直播间里的剧情,经常重复撞车。
上述这些都是无良玉石直播间的惯用手法。我辈爱玉之人,只要稍一懈怠,便不免被其蛊惑,落得伤财受辱的下场,诸君还是小心为妙。至于依据央视的报道,便要将两个省的人打入另册,这恰恰是网红们,祸水东引的鬼蜮伎俩。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转载)
来源:宿州美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