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墓碑出土,碑文重塑历史,学者:难怪武则天不敢谋害程咬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0 17:36 4

摘要:程咬金本名叫程知节,字义贞,生在589年,那时候还是隋朝初年。他家在济州东阿县,不是穷苦老百姓,而是世代当官的家族。从北齐到隋,他的祖上一直做地方官,家里有钱有势,藏书多,兵器也齐全。

程咬金本名叫程知节,字义贞,生在589年,那时候还是隋朝初年。他家在济州东阿县,不是穷苦老百姓,而是世代当官的家族。从北齐到隋,他的祖上一直做地方官,家里有钱有势,藏书多,兵器也齐全。

他从小接触兵法,练武艺,特别擅长用马槊那种长兵器。隋末天下乱套,各地起兵反隋,他也没闲着,先投了瓦岗寨的翟让,后来跟李密干,负责内军护卫。打仗时他冲在前头,立过不少功,比如在渭河边上跟敌军对垒,他带队突击,杀了敌方几个头目,李密赏了他不少东西。

后来李密输给王世充,程咬金被俘。王世充看他能打,就重用他,让他当将军。但程咬金心里不服,很快就和秦琼一起逃了,投奔了李渊的唐军。那是618年左右的事,入唐后他改跟李世民,封左三统军。

贞观年间,他参与了好几场大仗,比如619年打宋金刚,620年平窦建德和王世充。玄武门之变时,他帮李世民出力,事成后封宿国公,后来改卢国公。

贞观十七年,他当泸州都督,带兵征高句丽,翻山越岭打了几场硬仗,虽然没全胜,但军功积累不少。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死,李治上台,他继续干,655年武则天当皇后那年,他已经是老将,管岐州刺史。

程咬金一生军功赫赫,但晚年有点小挫折。显庆二年,他出任葱山道行军总管,征西突厥,战绩一般,还因为没及时追敌被贬官。后来他求退休,回家养老。

麟德二年,也就是665年2月7日,他死在长安怀德里宅子里,享年77岁。唐高宗给他追封骠骑大将军,葬在昭陵陪葬区。这就是他一生的基本轨迹,从碑文上看,没啥传奇色彩,就是个典型的唐朝开国将领。

1986年,陕西咸阳市礼泉县的考古队在昭陵附近挖古墓,那地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区,周围绕着一堆功臣陪葬墓。挖着挖着,发现一座墓,里面残破严重,墓室塌了,东西也没剩多少,但幸运的是,找到一块墓志铭碑石。

碑体方形,高约两米,宽一米多,厚十几厘米,上面刻着楷书,45行,大概2000字。碑额上写“大唐故骠骑大将军卢国公程使君墓志”,下面详细记了程咬金的家世、生平、军职变迁和去世时间。专家一看,这碑文太值钱了,因为史书上对程咬金的记载零散,很多细节模糊,这下全补齐了。

碑文先说家世,程咬金祖上是东阿县的官宦,父亲程娄是济州大中正,不是小说里卖私盐的穷汉。这点就推翻了演义的胡编,学者说,我们被野史骗了上千年,以为他是草根英雄,其实人家起点高,娶妻也是清河崔氏那种名门。

接着记军旅,从隋末投军,到跟李密、王世充,再到归唐,征战过程列得清清楚楚。比如贞观时他任左领军大将军,管禁军一部分,地位稳。碑文还提他儿子程处亮娶太宗女儿清河公主,家族联姻稳固。去世部分写得简单,就说他病故,朝廷给荫庇后代。

最关键的是,这碑文解答了武则天为啥没害他。武则天是655年当皇后,那时程咬金还活着,但已经退休在家,不掺和朝政。碑文显示,他对李唐忠心耿耿,没支持过武则天,但也没公开反对。

665年他死时,高宗李治还在位,武则天虽有影响力,但还没到一手遮天的地步。她那时忙着巩固后宫和朝堂势力,对老臣的清洗主要在高宗晚年和她掌权后。

长孙无忌是659年被迫自杀,褚遂良流放死在路上,那些都是直接挡她路的。程咬金呢?碑文说他死于麟德二年,武则天真正大杀四方是683年高宗死后,到690年建武周,那时他早入土了,尸体都腐烂了,哪来机会害他?

学者分析,这碑文重塑历史,是因为它证明程咬金的死避免了武则天的清洗。武则天掌权后,杀了不少李唐旧臣,甚至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好几个遭殃。但程咬金死得早,没赶上那波高峰。碑文上没提他和武则天的直接冲突,说明他低调养老,没成威胁。

史学家说,难怪她“不敢”谋害,因为人都不在了,还害啥?这比小说里他活到武周还硬扛靠谱多了。小说为了戏剧性,把他延寿到一百多岁,编出支持李显复辟啥的,其实纯属扯淡。真实程咬金就是个军功将领,退休后安安静静走人。

这事也反映出历史记载的坑。唐史主要靠新旧唐书,那些书成书晚,夹杂了不少民间传说。程咬金在评书里被神化,成了混世魔王,三板斧啥的,都是艺人加料。

碑文出土后,专家比对,发现史书上他的名字从咬金改知节,就是因为避讳或笔误。咬金可能是小名或绰号,真名知节。学者感叹,这碑石不光补了空白,还纠正了误传,让我们看到真实的唐朝开国群像。

来源:Coolburger

相关推荐